马鞍山市博望初中公开课教案时间4月15日课题7.3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授课人张荣峰班级801班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牛顿第一定律。使学生领会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的科学方法。理解惯性是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知道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能分析惯性现象在生活中的利用和危害。2.过程与方法会用物体的惯性解释惯性现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惯性现象,向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②通过学习,提高学生推理能力和科学想象能力。二、教学重点:牛顿第一定律、认识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三、教学难点:认识物体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应用惯性解释惯性现象。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手段电子白板教学过程安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复备意见【新课导入】1.温故知新:2.情景导入:[演示]:用力推动讲台上的粉笔盒,粉笔盒会运动,撤去力以后,粉笔盒会停下了。[提问]:那么是不是说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才能使物体继续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停下来?【教学新课】(一)牛顿第一定律[讲解]:早在2000多年前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说过“运动者皆被推动”,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就是说,小车的运动需要推力去维持。大家都同意他的观点吗?[演示实验]:从斜面滑下的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小车在水平方向上,没有用力推它,但小车仍然向前运动。[提问]:小车没有受到水平的推力作用却仍然能运动,这不是和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相违背了吗?那么我们今天就来探究一下物体的运动一定需要力来维持吗?1、提出问题:物体的运动一定需要力来维持吗?2、猜想与假设:[学生活动]:学生对问题做出猜想,教师进行适当的评价。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讲解]:我们现在还是回到这辆小车,我给它一个推力它就能运动,那么它为什么运动一段距离以后又会停下来呢?小车在运动过程中受到了摩擦力的作用,有力阻碍了小车的前进,水平方向上没有其它力的作用,这样我们想办法让摩擦力更小,观察小车的运动情况。[讨论]:怎样改变小车所受的摩擦力?通过复习旧有知识使学生巩固知识。利用身边器材开展实验,使学生学会可以充分利用简单器材代替实验。培养学生尊重前辈科学家的劳动成果,但是又不迷信书本,敢于质疑,用事实说话的勇气和态度。让学生阅读课本,了解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归纳]:我们通过用表面光滑程度不同的材料来改变小车所受的摩擦力。[展示]:展示三种材料:毛巾、纸板、玻璃。让学生感觉它们表面的光滑程度。[讨论]:小车滑行的距离会不会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呢?[讲解]:摩擦力和初始速度都对小车滑行距离有影响,这里就有两个变量了,我们讲过当探究多个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时,我们可以采用控制变量法。控制摩擦力不变的情况下,改变速度,观察小车在水平轨道上运动的情况,这探究的是速度对物体运动情况的影响,这不是我们今天探究的问题。我们今天探究的是力是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那么我们就应该在保持速度不变的情况下改变摩擦力的大小,观察小车在水平轨道上的运动情况。[讨论]:如何来控制物体开始在水平轨道上运动时的速度保持一样呢?[教师点拔]:推力或从高处滑下,让小车获得速度;推力不好控制)[总结]:我们可以让小车放在斜面的同一高度,让其自由下滑,注意不能给小车力,保证小车在水平轨道上开始运动时具有相同的速度。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实验:让小车分别从同一斜面的相同高度自由滑下,观察小车在不同材料的水平面上运动的情况.(分别铺上毛巾、纸板、玻璃)填写表格小车受到摩擦力的大小(选填“大、较小或最小”)小车运动的距离(选填“短”、“较长”、或“很长”)5、分析与论证(填写课本上51页的空格)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小车的速度减小得越慢,小车运动距离就越长。[讨论]:假如水平方向上的摩擦力突然消失了,那么运动的小车将会怎样?[总结]:假如水平面对小车完全没有摩擦,小车将永远运动下去。实际上,接触面光滑,完全没有摩擦是做不到的。这里,用设想完全没有摩擦的理想化的方法进行推理,通常叫“理想实验”,它是科学推理的一种重要方法。[讲解]:如果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