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课堂离不开有效的练习设计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巩固新授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合理有效的数学练习设计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给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变“要我做”为“我要做”,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而精心设计练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如何让数学课堂练习散发出新课程的气息,进一步优化练习,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本人根据自身教学实践,浅谈课堂练习有效性的几点认识。一、练习设计要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因为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所以在设计练习的时候,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科特点,设计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作业,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表现和成功的机会。练习的安排可从易到难,形成梯度,虽然起点低,但最后要求较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得成绩一般的学生能正确解答大部分习题,优生也能解答难度较高的探索性习题,使全体同学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教师应该设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练习题,从模仿性的基础练习到提高性的变式练习,再到拓展性和开放性的思考练习,降低习题的坡度,同时不拘泥于书本,对具有创新思想见解的学生,给以肯定和鼓励。让优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下”,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充分享受到学习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使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二、有效的数学课堂练习的设计,应重视层次性。素质教育的第一要义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而学生之间的数学知识与数学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根据各层面学生学习上的不同特点,设计不同的课堂练习,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减少统一性,增加选择性与弹性。这样设计会让各种水平的学生都有所得,有所进步。新的课程理念倡导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在学生初步掌握之后,由浅入深地进行这样的练习:如学习分数大小比较时,《学业质量评价标准》的评价要求:(1)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2)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为了检查学生的达标率,设计了以下练习:比较下面各组分数的大小:这四组数难度各异,逐级递进,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另外,还要精心设计一些“花时少、容量大、质量高、训练实”的练习,要设计和用好每一道练习题,使学生做一题有一题的收获,在练习中悟出规律,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减少学生的无效或抵效劳动,切实提高练习的实效性。三、有效数学课堂练习的形式应注重多样性。少年儿童好奇好动,求新求趣,练习设计一定要生动活泼、有多样性。教师可以针对某一知识采取不同形式,从不同角度和侧面组织多样性的练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练习的效率,达到灵活运用知识,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多样性的练习首先要题型多样化。编制习题时有填空、选择、判断、证明、改错、补充、匹配、补缺、画图、计算、趣味应用等。其次练习方法也要多样化。应设计有口头练习、书面练习、实践练习等。通过多形式、多角度的练习,学生不但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会灵活运用,对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起到促进的作用。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让学生“思维”飞起来,只有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才能产生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动机,这时学生即使遇到困难,也会去克服困难,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使练习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质数与合数》一课,是比较抽象枯燥的概念教学,为了避免学生的厌学情绪,根据《学业质量评价标准》的要求,我精心设计了如下练习。(1)填空:在1-20中,奇数有___,偶数有___,合数有___,质数有___.(2)判断:A、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B、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C、两个质数的积一定是合数。()D、两个质数的和一定是合数.()这一练习让学生个体独立完成。然后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完成“发现了什么?”同学们得出了很多结论,如:质数不一定全是奇数;合数不一定全是偶数等。这样不仅题型有所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