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出来的灵感由于特殊原因没办法在音乐教室中上课。我带着“怎样能使学生在班内上得轻松自在呢?”这个问题走进二(1)班。歌词按照节奏会读之后,刚打开录音机听范唱,一个孩子听到音乐后就脱口而出:“开始了!”随后使劲地在“咚咚,嗵嗵嗵”这一句的字音上用铅笔在他的文具盒上敲了几下。这一举动提醒了我,何不让全班同学一起来?这样既可以掌握旋律,又可以增添兴趣。于是我提出了:大家认真听音乐,当你听到“咚”和“嗵”字时,就用铅笔敲一下文具盒。这一来教室沸腾了,又很快静了下来。第一次没有按要求做到,所有的衬词“咚”和“嗵”处全敲了起来;第二次在教师强调了要求之后,95%的学生能够作到。学生的兴趣极度浓厚,每个学生都特别投入地听着音乐,嘴里唱着歌词,惟恐再漏敲掉一个“咚”和“嗵”字。下课铃声响了,学生还再要求“再敲一遍”。分析:课后,仔细想想这节课,我觉收获颇多。它让我在认为最适合自己的实验方法之外又发现了新的教学方法,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身边最普遍、最简单的事物来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教学方法可以随着环境的改变而灵活变化,两种教学方法的得出,使我的实验方案中的教学方法进一步得到补充和完善。同时也使我知道了:只有适合了学生的心理特点,符合的他们的兴趣爱好,他们才乐于接受,音乐课才能让学生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