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之劝告》与《综合实践》复习知识点友情提醒:1、劝告是一种常见的口语交际形式。它是一种由心理置换到心理相容的说服过程。劝告的关键在于双方要处于平等地位,要讲究一定的技巧,以达到告之以理、导之以行的目的。切忌以势压人、以理压人;要心理相容,让对方心服口服。2、劝告常见的技巧有:(1)正面劝告,有理有节。这种方法要求对被劝告者直陈道理,注意因势利导,层层深入。(2)直话曲说,借例言理。这种方法通过曲折含蓄的语言旁敲侧击,以达到劝告目的。(3)运用“归谬法”,迂回包抄。这种方法针对对方认识上的缺陷,分析出其自相矛盾的判断,让对方认识到其中的谬误。1(4)运用“激将法”,再因势利导。这种方法主要是用言语激将,“请君入瓮”。(5)巧用譬喻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3、口语交际讲求生动形象,以情动人。(1)仔细观察,抓住特征。(2)准确、生动地运用动词、形容词等。(3)、展开合理想象。(4)巧妙运用多种修辞方法。(5)融情入景(事),以情动人。4、综合实践答题时要看清楚题干要求,有针对性地答题。具有地域特色的综合性学习题中,关于地方名人的姓名、事迹以及名优特产、风景名胜等的回答,要准确明了,不能张冠李戴;为家乡写标语、提建议时,要满含热爱家乡的情感,歌颂家乡,为家乡的发展出谋划策;与口语交际题2结合起来的综合性学习题,答题时要遵循口语交际的特点,注意语言要与场合、人物的身份相符,表述简明连贯得体;与名著结合起来的综合性学习题,要按照名著的要求来回答;至于取网名、刊物名,写广告标语等,主要遵循简洁明了、形象生动、有鼓动性和号召力的原则来答题。牛刀小试:1、品读下面的文字,写出其中隐含的人物故事和节日习俗。它从汨罗江的波浪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水彩,把中华大地染成粽叶式的青绿,从此让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亘古不变的艾香。人物故事:节日习俗:2、对不少人来说,“吃”成了过传统节日的主要内容,好像吃3了某一节日的特色食品就算过完这一节日了。特别是每一个传统节日前夕,商家为了推销节日食品,大肆炒作,为“吃”推波助澜。这种忽视传统节日深层内涵的现象,你如何看?班上同学就此要举办一个小论坛,请你为本次论坛拟写一条宣传标语。看法:宣传标语:重视传统节日内涵,。(要求与上句结构相似)3、探究名言:下面是小鹏摘抄的鲁迅名言,这些名言反映了鲁迅的哪些精神?请你分别用四字词语概括。(概括出三种精神即可)(3分)名言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4名言二: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名言三: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名言四:单是说不行,要紧的是做。名言五: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4、①下面是“马”字不同时期的字形,请按照汉字演变由繁到简的演变进程对其进行排序:。②请把下边出自《颜勤礼碑》的汉字写在相对应的田字格里,繁体字要写成规范的简化字。5(3)主题辩论。假如你所在的班级举行有关规范汉字书写的辩论会,正反方激烈交锋,请针对下面的反方观点,为正方写出辩论词。反方:现在是信息时代,计算机书写已经普及,有这样快而好的书写方式,我们何必浪费时间练习写汉字呢?不如把精力和时间用在提高计算机的操作上。正方:5、“汉字书写”和我们密切相关,为此请参加以下综合实践活动。(1)材料探究。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6材料一据报道,2007年起,北京市规定,户外广告禁用“谐音成语”,类似“与食(时)俱进”等不规范的谐音成语将禁止出现在北京户外广告中。凡使用编造的谐音成语等不规范用语用字作为企业或广告名称者,今后将一律不予登记或备案北京市有关部门今年将联手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工作,从企业名称登记、广告宣传审批、交通指示牌、景区说明牌、公交线路站牌等方面,排查并消除用语用字不规范现象。材料二从2008年起,全国高考大纲在细微方面进行了调整,其中语文学科的变化是:语文在写作的“基础等级”中加了一个注解,即每错一个字扣一分,重复不计。材料三2008年,海南省教育厅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写字教学的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