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总第个教案主备人杨柳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的化学反应的质量关系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过程与方法1.增加学生探究性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操作观察,组织讨论,总结规律2.加强实验中的各个环节的教学,从而拓展学生的思路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定量研究和分析推理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化学反应的定量研究、推理,帮助学生认识永恒运动和变化着的物质,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的道理,进行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和自然科学研究的教育教学重点1、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应用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教学难点1、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教具学具教学设计预习作业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怎样?2.如何解释质量守恒?3.从图3水分子分解示意图中获得以下信息,其中不正确的是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也可分D.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4.安徽省阜南县一所小学又发生一起误把亚硝酸钠当食盐的中毒事件,确保食品安全的警钟再次敲响,亚硝酸钠(NaNO2)外观与食盐极相似,有咸味,区别它们的有效方法是隔绝空气加热,没有明显变化的是食盐,能分解放出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亚硝酸钠,此气体可能是A、SO2B、NH3C、N2D、NO25.以下是某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3(其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由图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②生成物可能是氧化物③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④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种类都不变⑤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A.①②③⑤B.①②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过程思考与调整活动内容师生行为“15分钟温故、自学、群学”环节(一)学生围绕教材内容和预习作业题自学3~5分钟。1.精读课文、活动探究。2.思考并提出相关疑问。(二)学习小组进行讨论交流本节预习作业题。(三)教师精解点拨预习作业:(或根据生生互动交流情况灵活处理)教师引导,学生探究“20分钟展示交流质疑、训练点拨提高”环节[提出问题]反应物质量同生成物质量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增加,还是减少,还是不变呢?下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演示实验]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步骤:(1)在锥形瓶中放一小块白磷;(2)将锥形瓶放在托盘天平上用砝码平衡;(3)点燃白磷,观察产生的现象为_____;(4)冷却后将锥形瓶放回托盘天平上,观察天平是否平衡_________。实验结论:参加反应的白磷和氧气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提问:这个结论是否适用于其他化学反应呢?下面请同学们亲自来验证一下。[学生分组探究实验]氢氧化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步骤:①将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倒入小烧杯;②将少量硫酸铜溶液倒入小试管;③将小试管放入烧杯中,将烧杯连同试管一起放入托盘天平的左盘;④将天平调节至平衡状态;⑤将试管中的硫酸铜溶液倒入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和天平的平衡情况,并记录。分析、思考、产生学习兴趣、明确探究的目的。观察并记录现象,探究反应前后物质质量之间的关系。实验结论: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与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_______。讲述:无数的实验都证明了上述结论。一、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思考:蜡烛燃烧前后,蜡烛的质量有何变化?这种变化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吗?[活动与探究]学生分组实验:探究实验:蜡烛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步骤:①取一支蜡烛粘在一小块玻璃片上;②将玻璃片和蜡烛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调节天平平衡;③点燃蜡烛,观察天平将会发生什么变化?[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实验结果?[实验设计]怎样设计实验证明蜡烛燃烧前后的质量变化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可用语言描述或用图片描述。[问题]为什么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会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