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养成好习惯——新生家长会一、自我介绍二、针对幼小衔接中出现的问题,建议家长要重视“四个过渡”。心理过渡:逐步培养独立意识小学的教育模式与幼儿园相比发生了质的改变,更多的事情要求孩子自己来完成,造成孩子出现诸多的不适应。所以,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责任感。谢磊介绍说,家长可以通过布置一些小任务加强孩子的这种意识,而后让他们自己每天整理书包、准备学习用具,在教学中他们也发现,通过采用幼儿园与小学并轨的方式,可以真正让孩子在学习中体会到独立的乐趣。物质过渡:攀比、花哨都不可取在物质过渡方面选择合适的学习用具也是重要的一环。家长为孩子准备适当的学习用具,应以实用和安全为标准。谢磊认为,购置高档、花哨的学习用具,容易引发孩子不健康的优越感和攀比炫耀心理,同时也会分散孩子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习惯过渡:要有真正的入学“感觉”幼儿园作息时间很宽松,课时安排也很短,而小学有严格的课程时间要求,已经习惯幼儿园生活方式的小孩突然转换“角色”,首先在体力上就会不支,因而会生病。其次在心理和学习能力的准备上也不充足。因此,家长应该配合学校重视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例如,告诉孩子,上课之前要打两次铃,第一次是预备铃,听到预备铃,要赶紧进教室。第二次是上课铃,打了上课铃,老师就要给小朋友们上课了。“上学前,家长可在家进行模拟表演,使孩子切实有入学的‘感觉’”。能力过渡:生活、学习能力“共进”在生活、学习上尽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我们就要求孩子每天整理自己的书包和文具,书房里保持整洁。对于即将进入小学的孩子来说,需要创造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自己动手做事情,比如引导他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看见地上有垃圾就伸手捡起来扔到垃圾桶里,引导他们互相帮助。从这些点滴小事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更是培养他们做人的品质。三、家长应该做到“五知”一知: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初入学的孩子往往稳定性差,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当孩子看书写字时,父母应尽量避免在旁大声讲话或看电视,最好坐在孩子身边和他一起看书,既能起到督促作用,又创造了学习气氛。父母要乐于解答孩子提出的问题。二知: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体说,就是父母平时要注意培养孩子“坐得住、听得懂、表达得清”。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让孩子养成定时看书、定时喝水、定时入厕的习惯,这样将有利于让他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要经常性强调严格遵守作息时间,看书时坐姿端正,爱想、爱问和认真回答问题,正确地握笔写字、看书、读书,爱护书本及学习用品等习惯。三知:培养孩子健康心态在一个月左右的入学新鲜感过后,新鲜感逐渐消失,加上在学校生活感到纪律上受到了约束,生活上又紧张,学习知识不如想象的那样容易,有一部分孩子会感到上学的负担。只要父母懂得赏识孩子,关心、鼓励、表扬孩子的每一个进步,甚至能宽容难免的错误,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就能持续地得到保持。要经常性提醒孩子“你是一年级小学生了”,对孩子在生活、学习、纪律上做明显的暗示。举例:多夸孩子的优点,奖优不惩败我有一个感受,就是当我们家长的眼睛只盯住孩子的缺点,并急切地希望孩子改正时,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孩子很累,家长更累。同时还有一个感受,那就是当你多看看孩子的优点,并多夸夸他的长处,那会出现我们大家都向往的现象:孩子、家长都会轻松愉快,孩子越来越自信。在孩子表现好时可给予适当的奖励,但不要惩罚失败,对懒惰、依赖、逃避、不负责任等不良行为可以适当惩罚,但对待失败,我们千万不能惩罚,因为对孩子本人来说他也不想失败,而且失败还是让人进步的学习过程,惩罚失败可能会挫伤孩子创造的动力,要鼓励孩子在失败中成长、坚强。在奖优方面,准备《星星统计本》,上面统计着孩子表现好所得到的星星,在这个星星统计本上记录着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比如鼓励孩子为了能得到“鸡蛋之星”,每天早上吃一个孩子不喜欢吃的鸡蛋,孩子为了能得到“快速之星”,孩子会迅速地完成作业、吃完饭、洗脸刷牙等……当然,当孩子得到20颗星星后,会得到一本她爱看的书或一件她想要的小礼物。四知:强化安全教育入学的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