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图形》教学设计和说明镇江市丹徒区石马中心小学212113陈娟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16~18页。教材简析:学生在上册已经学习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认识了这些几何图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这些都是本课新知的支撑。本课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特征,这部分内容是以后高年级学习平面图形特征的重要基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知道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让学生经历描、找、说、围、画和玩的学习活动,使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像能力。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的交往、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立体图形中分离出面,再从立体图形的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能正确说出三种图形的名称,初步建立空间观念。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立体图形中分离出面,再从立体图形的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能正确说出三种图形的名称,初步建立空间观念。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谈话:今天小朋友都带来了积木,说说这些积木是什么形状的?生正确说出它们的形状。【设计说明然后通过学生感兴趣的积木,唤醒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为新课的学习做了准备。】谈话:还有一些图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赶快行动吧!生动手操作【设计说明通过“摸”的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体会到物体的每个面都是平的。接下来我会让小朋友观察“面”在“体”上的分离过程的课件。】谈话:通过刚才的观察发现,这些平面图形的家都住在立体图形上请小朋友想出一个好办法,把这些平面图形从立体图形上请出来,留在桌上的白纸上呢。生各抒己见,生可能会想到多种办法(可用描、画、印等方法)给予赞扬【设计说明让学生积极参与操作过程,亲身体验面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建立平面图形的空间观念,突破本课难点。实现数学学习的亲历性,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实现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价值观。】教师让生用喜欢的方法,选自己喜欢的一个面,把它画在纸上。并请画得较快的学生们把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师生共同说出图形的名称(正方形,长方形,圆)(图文板书在黑板上),水到渠成的揭示课题。(板书)二操作交流探索新知谈话:为什么这些图形叫正方形,长方形,圆呢?生回答,问题的提出加深了学生图形特征的再认识:正方形是正正方方的,长方形长长方方的,圆是圆圆的谈话:刚才有些贴图位置放得不太合适,我们来把它们重新排一排(分类放)【设计说明:让学生把贴图重新排序,活动中渗透着分类的数学思想,也便于下面知识的梳理做了准备】谈话:这些图形和上面的实物有什么不同?(体和面的关系)生先独立思考,再组内交流。启发:请同学们回忆前面“面”在“体”上的分离过程的课件,和“用“体”描“形””两个活动后,在试着说一说它们有什么不同。【设计说明:前面两个环节的设计为了此处打伏笔的,可以通过回顾这两个环节的方式引导学生说出下面的图形是上面物体的一个面,上面是立体图形,下面是平面图形,这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谈话:在教室里找一找这些平面图形生交流汇报(注意说法的准确性,如:黑板的面是长方形。。。)找一找生活中你所看到的平面图形,同组学生互相说一说。【设计说明: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体和面的关系。,人人参与,亲身经历,从体上抽象出面,再把这些面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过程,体现了数学来自生活的思想。】谈话:在我们回家的路上也经常能看到这些图形,现在,我们一起去马路上看看吧!请小朋友们观看交通标志牌,说一说:这些交通标志牌的面是什么图形各种交通标志牌分别表示什么意思?生回答再请学生观察交通标志牌上还有什么图形?生说【设计说明:这样图中有图的设计,就能将数学课上认识的图形与生活中的物体融合,加深对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