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课堂纪律的几招江苏省无锡市扬名中心小学吴燕君良好的教学环境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其中之一就是保持良好的课堂纪律。维持好的课堂纪律从根本上讲就是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就是增强课堂的吸引力。作为从教二十多年的老教师,我除了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丰富教育教学的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在课堂纪律管理中我也有几个小招:1.让孩子熟悉老师的肢体语言。课堂教学中,我善加利用生动形象的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的变化等来调控课堂。比如,讲课过程中,音量的突然提高、较长时间的停顿、突然的点名提问以及轻敲课桌等都有一定的效果。另外,我也习惯于经常地走下讲台,一方面便于对学生的指导,另一方面如果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我也可以较近距离上敲敲课桌、摸摸孩子的头等办法进行提醒。其实,课堂上,教师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对于学生都有着直接的暗示作用,能够让学生知道接下来自己应该做些什么。2.与孩子分享老师纪律管理时的情感。课堂是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场所,教师把自己真实的情感体验与学生分享,不仅有利于纪律管理,而且可以使学生学会分享别人情感,尊重别人情感,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比如,我会说:“××同学刚才的行为影响了其他同学学习,老师很不满意。”“××同学这样做,老师真为他高兴。”另外,还可以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有了模仿的对象,行为标准就会有所改善。3.使孩子产生纪律需求。一般来说,孩子在参与教学活动时,除了内部动机外,表扬、奖励等外在因素也是影响学生行为的重要原因,了解和利用学生的外在需求,并使学生产生纪律需求是进行纪律管理的有效手段。课堂上,我经常采用不同的竞赛形式吸引全班学生,让他们互相提醒、监督,比如:比一比哪一组先到山顶,看哪一组花瓣的颜色最多,看哪一组先到终点,……,这样做以后,孩子们的积极性特别高,生怕自己的行为会使整组影响。如果,有些行为“脱线”了,为了维持课堂纪律,一定的惩罚也是必要的。一般情况下我不搞集体惩罚,方式可以是:暂时中止这个孩子参加活动;或者口头批评、课后留下等。值得注意的是,管理纪律的课堂评价用语一定要针对学生的个人行为,不能针对学生的人格来侮辱学生。一般而言,如果学生的行为有利于学习,是你期望的,你就给予表扬,而且必须明确那一类行为是你肯定的;相反,如果学生的行为是不利于学习,不是你期望的,就应该给予批评,但批评也一定要指向具体的行为。4.教师要注意纪律要求的变化。我一直从事低年级段的教育教学工作,这个年龄时期的孩子有共性,也有不同点,因此,在维持纪律要求方面,我各有侧重点。比如,对新入学的一年级学生“你这样做老师很喜欢”可能巩固某些行为,但到了二年级,就需要从“我希望你怎么”到“你应该怎么”转变,从“你乖”到“你懂得规则”的转变,有利于将学生的行为表现从谋求老师的赞赏转化到认可和接受纪律的要求。总之,在管理课堂纪律上,教师需要的是对孩子们的耐心与信心,他们做得好与不好,要及时告诉他们。关注全班每一个孩子,运用多种适合于调控课堂纪律的方法,帮助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遵守纪律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