恣意山水纵情课堂无锡沁园实验小学赵娜水墨画与西方绘画不同,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有自己的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在世界美术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让儿童从小了解国粹,在周围环境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让他们拿起笔在宣纸上放心大胆画去,那种痛快淋漓的感觉,变幻莫测的韵味,会引起孩子很大的好奇心和创造欲,从而很快地喜欢上它。《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是儿童“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美术教育要使儿童“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并指出这种艺术表达是“自由表达”,是“创造表达”。以前儿童水墨画教学很容易模抄传统,从临摹梅、竹、兰、菊入手的僵死模式中反复练习某种技法,以致达到熟练程度,培养出能画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的所谓神童,实则是水墨画教学的悲哀。摆脱程式,尊重孩子个人感受,让水墨画成为儿童自我表达的天地,画出孩子心中的水墨画是当前水墨画教学的方向,我在这几年的教学中也深深体会到了它的魅力。以下我从三个方面来谈谈我的教学感受:1、水墨教学游戏化“笔墨当随时代”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在教材的选编上也以游戏引入:低年级的儿童以水墨游戏开始,尽可能多的画出各种不同变化的点、线、笔触,让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一些技能,充分领略水墨画的神奇。由于水墨画毛笔、墨、水、宣纸等材料的缘故,作业奇效性、偶然性很大,会出现很多新奇的形象和效果,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表现自我。水墨表现的不确定性与孩子对材料的难把握和造型能力的欠缺,三样合一使他们的作品有了某种纯绘画意义上的稚拙与单纯,而这种稚拙和单纯恰恰是我们成人绘画上最缺少的东西。儿童水墨画就是快乐地玩水墨游戏。毛笔对孩子们来说是难度较大的作画工具,在上《水墨游戏》一课时毛笔成为孩子们手中富有生命力的游戏材料,听!“我的毛笔象芭蕾舞演员,踮起脚尖,转着圈儿在跳舞!”、“我的毛笔走出了大小不同的脚印,它散步了好一会儿了,要躺下来休息一下了。”……在这一课中,学生用毛笔在纸上画出了粗细,深浅,形态各不相同的线条和点子,无意识中掌握了简单的技能。他们大胆挥洒,尽情表现,画面的墨色浓淡便自然产生出来。他们毫不刻板与造作,即使是生性胆小的孩子也能画出意想不到的效果来。当墨与水在宣纸上交融时,孩子们体验着墨迹的神奇变化,快乐地想象着、创造着。《水墨游戏》使孩子们无拘无束,尽情表达。2、水墨教学生活化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在低幼期,儿童的绘画作品往往带有很明显的象征意味,构图也往往概念化、简单化,到了中高年级,由于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的提高,他们已不满足于这种简单而抽象的画法,而是试图进入客观地描绘对象的写实阶段。我在上《山水画》一课时时进行了以写生为主要手段的尝试。我觉得儿童学习水墨画在这一阶段最好的方法是引导儿童到生活中去、到自然中去。为了解决画什么,怎么画这个难点,我以无锡本地风光为媒介,让绘画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立体地理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将艺术是为了表达生活的美这个理念潜移默化地根植在学生心中。让学生在观察自然、描绘自然,在自然中抒发情感得到美的享受。我带着学生到生活中去观察树,虽然树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但同学们很少真正停留下来去发现其中的美,当他们和树亲密接触时,都是快乐而新奇的。我有意引导他们观察树叶的形状让他们发现原来松针、柳条可以这样画,银杏的树叶像三角形整棵树可以先画树干,再点出树叶,松树可以加点树皮,画上松针。不知名的树也没关系,可以根据树叶的形状概括地表现它。同学们看了以后都跃跃欲试,下笔大胆迅速,毛笔从水桶出来时已有水,笔尖蘸上浓墨后画出来的效果非常好。心灵是智慧的源泉,用心作画就能独具匠心,画出常人想不到的好作品。同样,在教《花儿朵朵》、《水墨画树》、《水墨画动物》、《水墨画鸟》都是对生活中的植物和动物进行描绘的主题,我发现很多小朋友都有这类主题的玩具和图书,他们对塑造各种植物和动物的形象和特征乐此不彼,每当老师宣布这些主题时,小朋友欢呼雀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