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课标要求:列举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1)掌握如下基础知识:1、列举古代中国纺织业、冶金业、陶瓷业发展的基本史实;2、了解瓷都景德镇;3、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教学指导意见(2)阅读内容:“”田庄手工业和工官制度教学指导意见(3)注意补充: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知识结构代表纺织业:织女的劳绩冶炼业:攻金之工陶瓷业:夺得千峰翠色来制度田庄手工业“工官”制度知识梳理1、中国古代手工业产生的与发展1)产生:手工业,是指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工具的小规模工业生产。开始从属于农业,主要表现为家庭手工业。原始社会晚期,随着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脱离了农业,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2)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逐步形成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到明代中后期,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又进一步发展为资本主义简单协作的手工业和工场手工业。经营形态管理方式产品流通方式官营手工业政府直接经营、集中、大作坊武器军用品和官府贵族生活用品不在市场流通私营手工业民间私人自主经营民间消费的产品在市场流通家庭手工业农户的副业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的产品剩余部分出售2、异彩纷呈的纺织业(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约在四五千以前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已出现了丝绸的生产。(2)商代,在甲骨文中已出现了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还有负责指导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商代出土文物中有“玉蚕”。2、异彩纷呈的纺织业(3)周代,《周礼•考工记》中记载,妇女的纺织生产被称为“妇功”。从事纺织生产的人与王公、士大夫、百工、商旅及农夫并列,称做“国有六职”。(4)秦汉以后,我国蚕业丝织生产进入兴盛时期。西汉初期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农桑的政策,促进丝织业发展。汉代在考古出土中先后发现很多技巧高超、品种繁多、图案变化丰富的丝绸实物。如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丝织品。汉代丝织品经过丝绸之路远销到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沿岸,中国因此被称为“丝国”。长安敦煌古丝绸之路起点2、异彩纷呈的纺织业(5)唐代中期以后,随着城市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也有相当大的规模。(6)宋代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已经推广到闽粤等地区,丝织工艺水平也有了新的提高。(7)明代蚕桑、棉花种植面积普遍扩大,丝织业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黄道婆早在南宋理宗帝年代,年仅13岁的黄道婆为逃避当童养媳随商船漂落到崖州水南村。当时黎族人的棉纺织技术领先于中原汉族,黄道婆就倾心向黎民学习用木棉絮纺纱,用米酒、椰水、树皮和野生植物作为颜料调色染线,用机杼综线、挈花、织布的纺织印染技术,并比欧洲早400年发明出脚踏“三绽三线”纺纱车和“踞织腰机”织布机,提高了织锦质量,成了一名“中国古代伟大的女纺织家”。以“踏车椎弓”织出的黎锦、筒裙的图案艳丽素雅,有鸡花纹、马尾纹、青蛙纹等200多种,誉为“机杼精工,百卉千华”。《左传•哀公七年》说,“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这是不是可以说明在中国进入文明时代的初期,丝织业已经相当发达。译文:禹在涂山召集诸侯,有很多手执玉器和丝帛的首领参与。答:说明文明初期物质生产比较贫乏的禹的时代,丝织业的生产已经达到了一定水平,然而丝绸因其贵重,往往为贵族所专有。学习思考3、攻金之工——高超的冶炼技术1、冶铜新石器时代:小件铜器青铜时代:夏商周商:出土地点分布广;生产规模大;大多为礼制的象征;铸造工艺水平高。湖北大冶铜绿山矿产开采:从春秋时期开始春秋矿井:石、铜战国:铁质工具防锈蚀技术——秦时2、冶铁已知最早铁器:春秋晚期春秋战国时期,我国铸铁柔化技术的发明要比欧洲早2000多年。中国冶炼生铁和块炼铁大体与世界上最早使用铁器的两河流域、地中海沿岸和埃及大体同期。战国燕下都遗址的铁器:淬火的钢件汉武帝时铁业官营春秋木炭作燃料,汉代用煤作燃料供风形式:自然通风——人力皮囊——马排——水排(东汉、杜诗)3、中国古代冶铁技术发展朝代燃料动力或方法质地规模春秋木炭人力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