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东西自己管好在德智体美劳五项内容中,人们总是习惯把“德”排在第一位。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会关注孩子学习成绩,但是在我们关注孩子学习成绩的同时,更加应该关注孩子的道德修养。我担任一年级孩子的班主任,自然对这件事情提起十二万分的注意德育的范围很广,涉及到孩子学生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将培养学生“做一个有责任心的好孩子”作为教育孩子的切入点。那么,什么是责任心呢?我翻开字典查阅了一下“责任心”的定义:自觉完成自己分内的事情。那么,对于一群刚从幼儿园走出来的孩子来说,他们要做到哪些,才算是达到有责任心的程度了呢?字典上的解释,孩子还不能很好的理解,该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孩子成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呢?我仔细思量着这些问题。利用晨会课的时间,我告诉班里的孩子要有做人责任心。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班里的孩子已经会把“我要做个有责任心的好孩子”这句话挂在嘴边了。虽然思想的灌输工作已经完成,但是孩子们依然我行我素地用自己的方式来干事。一下课只要老师不提醒,他们便不知道要作好课前准备工作,也不清楚下课后应该先去上厕所,所以,在上课铃响之后再作准备工作或是要上厕所的现象层出不穷。更令人担忧的是,讲台上的铅笔差不多以每天新添3-5支的速度在递增。看来对于孩子来说,口号是口号,行动是行动,两者就像是油水分离一样。责任心对于孩子来说,实在是个抽象的概念,它并不能被孩子所接受。我得把这些抽象的概念细化到孩子学习和生活中去。终于有了努力的方向了,但是,一年级的孩子们什么都不会,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太琐碎了,我该先从什么地方入手呢?“老师,我在地上捡到一只铅笔。”一个孩子的话打断了我的思绪,但却给了我一个提示。对!就从学会管理自己的东西这一点入手。于是,在第二天的晨会课上,我就开始实施新一轮的责任心教育计划。我先从抽屉里的拿出了一大把的铅笔并告诉孩子,这些都是这几天以来同学们丢掉。孩子们先是用惊讶的表情看着我,然后有些孩子很不可思议地问:“啊,怎么会这样呢?”也有些孩子生气地问:“是谁这么不负责,连自己的东西都看不住。”“每天掉东西,还要每次去把这些东西买回来,这样多浪费啊?而且,爸爸妈妈会很生气的。”……孩子们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地发表着自己的意见。我则在一旁仔细地听着孩子的发言。“同学们分析的有道理,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我向孩子们发问。热闹的教室顿时变得安静了,孩子们在认真地想对策。房俊杰同学第一个发表了意见:“我们要做一个有责任心的孩子。每天要检查自己的东西,是不是有什么东西掉了,如果发现有东西不见了,要及时去把它找回来。”毛文溢同学有补充意见:“我觉得这样做还不够,我们下了课以后,不能光顾着玩,要看管好自己的东西,这样就可以避免丢东西。”石启月同学说:“戴老师,我有一个好办法,每天整理文具盒时要先看看自己带了几支笔,每节课下课后要检查一下,这样就不会丢东西了。”看来将培养责任心落实到一件具体的小事上,可以让每个孩子都有具体的事情可干,也有各自的方法可循,而本次晨会课的目的也就水到渠成了。“戴老师,我还有话要说,”正当我准备结束晨会课的时候,又有一个孩子站了起来,“我们还要提醒别人要看管好自己的东西。如果捡到别人的东西,我们也不应该不管,这样还是不负责任的,因为别人掉了东西,他一定会着急的,所以我们捡到东西,还要问问这是谁掉的。”“老师,我还想到我们除了要保管好自己的文具之外,我们还有保管好自己的书本,还有我们带来学校的一些东西。”听着孩子们的发言,我由衷地为他们的懂事以及考虑事情的周全而感到高兴。在我们教育小孩子的时候,通常会把他们当成一张白纸看待,总以为他们不懂,总以为我们的办法更多更好,总是想把我们成人的思维方式和办事模式套用给孩子,可是,我们却常常忽略孩子本身已有的经验和方法。就责任心教育这节晨会课,孩子的表现比我预计的要好得多,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孩子们会从小心管理好自己的物品开始,做一个有责任心的孩子。从那天以后,讲台上无人问津的物品渐渐少了,责任心的培养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同时,我也深信,从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