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市外国语学校八年级(上)语文导学案主备:刘继莉教学内容《枣核》教学目标1.理清课文的线索、结构层次。2.感受海外华人对故土的依恋之情,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重点1.理清课文的线索、结构层次。2.感受海外华人对故土的依恋之情,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活动方案导学策略活动1:介绍作者,掌握生字词。(1)学生根据课前的预习进行小组交流。(2)小组选代表全班交流。活动2:理清思路,感受乡情。(1)浏览课文,概括事情。(2)默读课文,圈画关键语句,独立思考并一、由《我的中国心》导入。上一学期我们一起学习了《歌词三首》,其中有一首《我的中国心》,大家还记得吗?这首歌很多同学应该都会唱的,会唱的同学一起来试试啊。(全班齐唱)这首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明确:这首诗表达的是思念祖国、思念家乡的感情。如果一个人离开家乡很久,又很远,时间的流逝、高山大河的阻隔,会磨灭他的这种思乡之情吗?——这,就是萧乾先生在《枣核》里所要告诉我们的。(板书:课题、作者)二、活动1:大声朗读课文,完成活动。1.了解作者,看活动单知识链接部分。萧乾,1910年生,现代作家,翻译家、记者,1939年赴英讲学,开始了七年的欧美生活,他先后写出了《矛盾交响乐》、《血红的九月》、《伦敦一周间》、《美国之行》等优秀特写,1980年初,作者访美归来后,曾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系列随笔《美国点滴》共10篇,这些文章介绍了美国现代生活及一些海外华人的心态,《枣核》是其中的一篇。2.看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qīqiāo()qiā()指一算故弄xuán虚()yīn切()yān红()mǎnǎo()草píng()山坳()厂甸()卵石()三、活动2:请同学们浏览课文,完成活动2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同窗离开故土50余年,在美国家庭事业都如意的情况下,托“我”捎带几枚生枣核给他试种。表达了身在异国,心系故土之情。)那么文章是借助于什么来表现这种情怀的呢?(枣核)(教师板书)2.课文的题目是《枣核》,请同学们看看课文中哪些地方直接写到枣核或与枣核有关?找出相关语句,用简洁个性调整如皋市外国语学校八年级(上)语文导学案主备:刘继莉概括。(3)小组交流→小组推荐代表发言。活动3.揣摩语句,体悟乡情。找出表现友人思乡情感的词、句,体会妙处所在,并有感情地朗读。的短语,对每件事进行概括。(学生浏览课文→小组讨论→小组推荐代表发言。)明确:全文以枣核为线索。开篇先写朋友要枣核,接着写朋友得枣核,最后在参观后花园时议枣核。(教师板书:索枣核、得枣核、议枣核)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板书:思乡爱国)过渡:作者通过几颗小小的枣核把拳拳爱国之心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是什么(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板书:小大)四、朗读品味:“思乡之情”是一种情感,是一种情绪,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东西,可在作者的笔下,这种感情是可触可摸可感的,生动具体感人。请同学们找出表现友人思乡情感的词、句,体会妙处所在,说说你的理解,并有感情地朗读。(个人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相关内容,自主圈划,进行批注→小组交流并在组长的分工下演练→小组展示合作成果。)(注:在学生分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把重点放在写后花园的部分。但如“再三”,“殷切”,“托”等词语要尽量分析出来。)教师小结:通过老人这番朴实的话语,通过作者这些朴实的描写,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老人在想家了。真是:朴实的话语,浓浓的乡情。五、思乡爱国一直是人类众多美好情感之一,在这个方面,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宝库给我们留下了众多优美的诗篇,我们在课内外还读到过哪些表现思乡爱国这一主题的作品呢?(学生展示收集的有关资料,并对其中的精彩句段体味,赏析)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