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改变教育,经验成就梦想------我的教学成长之路从教数来已有14个春秋,两年的小学和十二年的初中教学,使我感慨万千,我一直从事语文教学,但悲哀的是至今为止,我没有在教育上取得什么大的成就:我没能写好一篇出色论文,也未能带出很多优秀学生,至今为止,我只是一位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山村语文教师,但我的心里却不难过,我倍感欣慰,我欣慰的是,我这十几年的教学经验,它让我受益匪浅,它让我越来越坚信:我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我的坚持是无怨无悔的。我现在把它写出来与各位同行分享。还记得刚从教那几年,我凭的完全是勇气,年轻气盛的我认为什么都能搞定,所以凡事根本无须考虑太多,跟着感觉就对了,所以,在学生面前的我,可以说无所不能,我是学生的神,他们听我,服我,我威望极高,但我也时常犯错,我认为教学就是我的教,而学生必须的学,学的仔细,学的认真,学的勤奋就好。当然好了,在我的拼搏和“棍棒”的教育下,每次考试都还不错,那时的我还很沾沾自喜,完全沉浸在成功和喜悦当中。但有时上课也会有些许的失落,总感觉缺了点什么,到底是什么呢?我自己也不清楚,但我来不及弄清楚。两年之后,我调入我乡的一所中学,当时教学规模挺大,人才济济,我也很惶恐,真的压力很大。我当时被安排担任了一个班的班主任,还兼任两个班的语文课,我当时只有一种想法,那就是把我的毕生所学用上来教好我的学生,我在心里暗暗发誓。可是不久,悲剧发生了,一个学生因不服管教,而违了规,我当时真是生气之极,就狠狠地教训了他,在我看来,“严师出高徒”,那是一定的,所以我得严啦!然而初中生的特点与小学生就大相径庭了,他开始对我不服气,而且充满了怨恨,可我却浑然不知,早就忘了,而他却开始课堂捣乱,而且越来越凶,甚至跟我当面发生冲突,我无法,只有让他回家了。然而,正是那一次,给我心灵的震撼很大很大,我开始动摇了我的信念,严师就真的是万能的吗?我开始怀疑了,开始思考……正当这时,国家也在开始提倡素质教育,为学生减赋,轻松教学,少讲多学等方式开始迈进了课堂,我们学校也积极响应了这次教学改革的号召,领导要求我们教师不能只顾教学了,当时的理论是:分数不是唯一,学生的个性很重要,让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春风吹遍了校园的每个角落。我不再一味地只注意教学了,我开始明白我的教育方式应有所改变。正在这时候,学校组织我们去培训新课程。通过学习,我才明白:教学目标应该是知识、能力、觉悟的统一,而不只是应试的知识与能力;教学对象应面向全体学生,而不只是照顾少数能升学的尖子;教学内容应是教给学生对明天有用、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东西,而不能只限于课本与应试的知识与技能;教学关系应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边互动,而不是教师“一唱到底”、学生被动接受的单向传授;教学手段应是现代多媒体与传统手段的整合,而不是仅靠一支粉笔一张嘴“战斗”一节课;教学方法应以启发式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而不是“填鸭式”的一味灌输;教学重点应着眼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不是考试方法与能力的反复训练。组织教学应注重导情入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不是威严的纪律管束;更多以生活化的方式呈现知识,引导学生从纷繁复杂的生活现象中归纳、抽象出理论,而不应只是演绎推理,用有限的课本知识去解释无限丰富和无限发展着的实际;强化学生的个体参与,不仅要调动他们动耳动脑的心智投入,还要促使学生动眼、动嘴和动手等多方面的身心投入;教学过程目标的达成不仅需要引导学生自主获得知识,而且还要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审美等心理以及价值观、人生观等思想品德的成长。从这之后,我已完全转变了我的思想,我开始走近学生,了解他们,和他们交流,体会他们的困难,尽量理解他们,多给他们思考、自由探讨的空间,课堂上多开展一些与语文有关的实践活动,我不再刻意板着一张脸,我开始对他们微笑,与他们一起唱歌、玩耍,我发现学生不再是对我近而远之,而是亲近,他们喜欢和我交流,喜欢对我说出他们的困难,他们不怕我了,而是发自内心的尊重,上课也变得更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