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水滴去哪了(小班科学活动)一、设计意图小班的幼儿刚刚进入幼儿园时间不长,他们对幼儿园里许多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在幼儿喝水的过程中,一名幼儿不小心把水洒到了桌子上面,老师立刻拿起桌布把水擦掉了,这时一个好奇宝宝问道“老师,桌子上的水去哪里了?”随即班里便热闹起来,孩子们讨论着各种各样的答案。于是针对这一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开展了一次小班的科学探究活动。二、活动目标1、能够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并且对感兴趣的事物仔细观察,发现其明显特征。2、了解物体吸水的现象,并且能区分能吸水和不能吸水的东西。3、幼儿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体验到实验的乐趣。三、活动准备海绵块、铁托盘、清水、红色颜料、毛巾、卫生纸、石块、积塑块四、活动过程1、故事导入(一边讲故事,一边在桌子上演示这个实验)首先把海绵宝宝请出来和小朋友们打招呼,让小朋友们认识海绵是什么样的,并讲述一个小故事。海绵宝宝的家离幼儿园很远很远,他从来没有来过幼儿园,但是海绵宝宝经常听到周围的人说幼儿园有许多好玩的玩具,还有许许多多的小朋友,他决定去幼儿园逛一逛。今天,海绵宝宝终于来到了幼儿园,而且见到了许许多多的新朋友,他非常开心的跟朋友打招呼。海绵宝宝一路走啊走啊,见到了小水滴,便迫不及待的想去找小水滴玩,可是刚一凑过去,咦?小水滴去哪了?2、给小水滴做标记,进行试验(1)利用问答的形式让小朋友们讨论小水滴去哪里了,探讨出小水滴可能被海绵宝宝吸进肚子里了。并引导幼儿可以给小水滴做标记,看看是否是被海绵宝宝吸进肚子里了。(2)给水滴入颜料,使水变红。重复一遍海绵遇到颜料水的实验,让小朋友们仔细观察,看看海绵宝宝有什么变化。(幼儿会发现海绵宝宝变红了,说明水被海绵宝宝吸进去了)3、幼儿分组进行实验。将班里幼儿分成四组,提供四组材料,除了实验中用到的海绵块,还会提供毛巾、卫生纸、石块、积塑块等材料,让幼儿去探索哪些材料是能吸水,哪些材料是不能吸水的。4、讨论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幼儿了解到海绵、卫生纸、毛巾能吸水,石块、积塑块不能吸水)五、活动延伸将海绵宝宝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和父母一起寻找家里面能吸水的其他物品,来到幼儿园再一起讨论还有哪些东西是可以吸水的。六、温馨提示有意识的引导幼儿观察周围事物,鼓励、支持幼儿自发的观察活动,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接纳幼儿不同的观点和发现,不要轻易否定幼儿的想法,鼓励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探究寻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