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播放flash《月之故乡》,思考:在月光如水的夜里台湾诗人彭邦祯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月是故乡明,在深沉美丽的歌声背后,是看不断的回乡路,割不断的思乡情,这首诗人们对故乡的刻骨思念。彭邦祯是将浓浓的思乡情寄托在一轮明月之上,有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却用手中的笔将这沉甸甸的思乡情寄托在看似普普通通、不占分量的枣核之上。书写课题《枣核》,让我们走近这位老人,倾听她对家乡的思念。一、,感知内容(1)请用一句话简要概括一下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明确:友人托我带几颗生枣核,用以在花园试种一下的事。(2)请用横线画出文中含有“枣核”或“枣树”的句子,用简洁的短语进行概括并说说作者是怎样围绕“枣核”展开故事情节的?明确:索枣核——得枣核——话枣核设置悬念——加深悬念——解开悬念(3)友人不远万里,再三托付“我”带去几颗枣核以此在庭院中种下枣树,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明确:因为他思念家乡。二、品析语言这篇叙事散文不仅以巧妙的构思取胜,它令读者赞不绝口的另一个原因就是看似平淡的语言却饱含海外华人的恋国情浓。那么,请同学们找出表现友人思乡情感的词、句,体会妙处所在。明确:(1)“再三托付我为她带几颗生枣核。”一个“再三托付”写出“旧时同窗”索要枣核时郑重其事的态度,写出她渴望得到枣核的迫切心情,表达她渴望借助枣核排遣乡愁的美好愿望。(2)“她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托,是手掌或其他东西向上承受物体,“托在掌心”这个动作,表现出朋友满心欢喜地端详、欣赏枣核的情态,似乎是在感受枣核的分量,显得珍惜。由此不难看出,朋友“托”枣核的动作,其实正表现了朋友强烈的思乡之情。“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用了比喻,“珍珠玛瑙”本来就是贵重之物,说比它们还贵重,可见枣核的地位无可替代。(3)“你相信吗?那是我开车到几十里以外,一块块亲手挑选,论公斤买下,然后用汽车拉回来的。“几十里外”,表明旧时同窗不怕路途遥远;“论公斤买下”,表明旧时同窗不惜重金购置;“一块块亲手”,表明旧时同窗对此事的重视与认真。总之,表现了老同窗依恋故土的深情。(4)“睡莲的清香迎风扑来,眼前仿佛就闪出一片荷塘佳色。”“美籍华人”和她的老伴坐在自家的“北海”公园中,轻风送来睡莲清香,他们俩就似乎回到了真正的、美丽的北海公园。惟有无限热爱祖国、无比思念故土的人才会有如此美好的体验。三、深悟主题在得知“旧时同窗”索要“枣核”的真相后,面对她的“枣核情结”,作者给予她怎样的评价?明确: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四、思考探究透过这位友人,作者看到的是整个华夏民族对故土的依恋之情。而且,这种思乡之情也正是爱国之情的具体体现。思考:这篇文章,表现的是一位远离祖国近半个世纪的美籍华人思恋故土的民族深情,为什么以“枣核”命题,而且,就这么几颗枣核,作者这样反复渲染,是不是有些小题大做了?明确:(1)从内容上看,枣核形象生动地寄托了思乡之情。(2)从结构上看,枣核是本文叙事线索。(3)从写法上看,是以小见大。五、课堂小结走近萧乾,走近《枣核》,我们被深深感动着。“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国”,这几粒小小的枣核太大了,一间屋子盛不下,一个大海盛不了,一片天空同样盛不了。因为枣核里承载的是华夏儿女用拳拳爱国心和浓浓思乡情酿制的仙露琼浆,枣核里跳动的是一颗永远不变的“我的中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