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与人分享哈尔滨市大同小学校刘波教学目标:1、体会与他人分享时的快乐和自我满足感。2、学会与人交流,分享快乐,能够清楚表达自己的感受,体察他人的情感。3、培养与人分享快乐的情感。学生背景:印度诗人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类传递生命的气息。”心理健康教育更是如此,生命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最主要和最重要的内容。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由于生理的急剧变化、学业压力等导致他们心理出现许多情绪困扰。如果缺乏自我调适、自我疏导的健康心理常识,长期的困扰会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可能导致心理异常现象,甚至发展成为比较严重的心理疾病——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因此,教师应从小帮助学生树立起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增强他们对快乐情绪的体验。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玩伴较少,有很多人遇到不开心的事,会憋在心里,不懂得如何去面对,情况严重的甚至会出现自杀、离家出走、伤害性事件等心理异常行为。本课设计旨在运用心理学的知识与技术,以“活动”、“体验”为主要教学因素,让学生在整个活动中多想、多动、多参与、多感悟,进而指导学生学会在生活、学习中遇到困扰时能够自我调节、自我疏导,甚至自我渲泄,以达到提高心理素质的目的。教学内容分析:关爱别人、分享快乐,这是社会文明的体现,也是时代进步的标志。这种风貌和精神正越来越多地渗入家庭,融入社会,已成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旋律之一。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生命教育》的《快乐与人分享》是让学生体验由共同分享所带来的快乐。为了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旨在从人和人之间互动和共生共存的角度,说明分享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人与人之间不是孤立的,需要彼此援助,而与人分享快乐是一种人间真情交流和心灵沟通。它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为了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品质;能与他人平等的交流与合作,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关心集体、参加集体活动、维护集体荣誉,对自己承担的任务负责,分享合作的快乐。活动形式方法:情境游戏、讨论沟通、行为训练等。教学重点:学会与他人交流、感受分享的快乐,培养良好的参与、合作意识。教学难点:理解分享是种快乐。教学过程:一、暖身活动。1、欣赏歌曲《快乐崇拜》师:今天老师与同学们分享一首歌曲《快乐崇拜》,你可以合着音乐的节奏,伸出你们的双手,动动你们的双脚,把这种快乐的感觉释放出来吧!(播放音乐,师生合着节拍做动作。),师:同学们,快乐吗?人人都想拥有快乐,其实,快乐就一个微笑。(出示笑脸图)同学们,你们能露出你快乐的表情吗?笑一笑。但是,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总会遇上这样或那样的烦心事。快乐是扇门,怎样才能打开这扇门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踏上摆脱烦恼,寻找快乐之旅吧!(板书课题:快乐与人分享)二、摆脱烦恼拥有快乐之旅:1、师:昨天,刘老师的一个朋友给我送来了一袋糖,他说很好吃,特地带来给我尝尝。我尝了一个,真的很甜。刘老师想,这么好吃的东西我可不能一个人享受,所以今天带来让同学们也尝一尝,好吗?老师把糖给学生品尝。大家品尝糖,分享快乐。好吃吗?高兴吗?看见你们吃得这么开心,刘老师也觉得更加快乐了。2、思考,进一步理解分享的含义:除了分享食物,还有哪些东西可以和大家分享呢?分享各种快乐——书籍、玩具、游戏、自己的成功经历等等。同学们,今天你都带来了那些自己喜欢的东西,与同学们分享一下吧。(分享各种快乐——书籍、玩具、游戏、自己的成功经历等等。)师:谁能说说你为什么要拿这样东西呢?你们交流的过程中,你由有什么感受?师: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老师最喜欢的东西是什么吗?(想)老师最近几天对照相机十分感兴趣,就爱用手中的照相机去扑捉一下身边精彩的瞬间,刚才我就设下了同学们交流的精彩瞬间,你们想看看吗?(老师展示同学们的活动场面)3、其实,不只是食物和喜欢的物品,才艺同样也可以和大家分享。老师知道在我们班里有不少同学都有自己的特长,你是否愿意和大家来分享你的才艺呢?指名上台展示。师:获得是快乐,给予也是快乐,帮助他人更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快乐。当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刻,我们发出了第一声哭泣;当我们慢慢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