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学生学会预防危机事件的发生校园危机——是指在事先未预警的情况下围绕学校发生的,可能直接或间接威胁到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并会带来不良后果,而以学校现有的人力与资源难以立即有效解决的紧急事件。危机具有不可完全预知性、破坏的严重性、时间的紧迫性和爆发过程中的高度不可控性等特征。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危机管理工作,积极预防并消除潜在的危机,力求确保学校在良好的状态下运行和发展。一般而言,危机有两个含义,一是指突发事件,出乎人们意料发生的;二是指人所处的紧急状态。而心理危机是指当个体遭遇重大问题或变化的发生使个体感到难以解决、难以把握时,平衡就会打破,正常的生活受到干扰,内心的紧张不断积蓄,继而出现无所适从甚至思维和行为的紊乱,进入一种失衡状态,这就是心理危机状态。【教学目标】1、通过本次课程呈现的背景事例,学生认识到面对创伤性事件的应激反应症状以及需要缓释的必要性。2、通过本次课程教学,学生尝试自我反思,学会一些缓释创伤性事件应激反应的方法。3、通过本次课程教学,学生有意识运用积极心态处理创伤性事件应激反应。【课前准备】1、课前收集生活图片。(高兴的、悲伤的)2、制作课件。3、收集案例事件。【教学方法】团体讨论法、认知法、操作法【教学过程】个案实例(一)问题的发生小明是一个很文静,很有礼貌,也曾经是很用功的男孩子。在小学时成绩非常出色,是父母的骄傲,老师的宠儿,同学心中的榜样。刚进初中时进行了摸底考试,结果成绩离理想的相去甚远,想到自己曾经的辉煌不由失落感倍增。特别是初中的同学小军,现在的同桌成绩远远超过了他,这无疑使他更受打击。可他强烈地想把成绩搞上去,总怕自己上课漏听什么,结果,他一听到上课铃声心就会猛烈跳动,整个上课过程就象得了严重的心脏病似的,很难受,可一下课就一切正常了。每次考试他都想着要翻本,可事实是一次比一次差,甚至拿到试卷就会发抖,脑中一片空白。从此他一度萎靡,上课提不起精神,甚至连头也不敢抬,总感觉老师和同学都在笑话他,都在歧视他。就在这时他和小军在宿舍因一点小事发生了冲突,经过老师的教育和开导,事情很容易就解决了。小军也没再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可小明却认为这是小军对他轻视践踏的突出表现,又联想到从开学到现在很多次他自认为小军侮辱他的事情,断定自己有今天全是小军这个小人背后搞的鬼,他越想越气,决心要报复,但又没胆量,总这样憋着,渐渐地感觉胸闷,心慌,头痛和厌食。最后,他终于无法控制自己,向小军发出了挑战书,邀小军晚上到厕所决斗。幸亏老师及时得到消息予以阻止,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二)问题的分析1.开始于考试焦虑我们从小明第一次摸底考试失败后产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可以推断,他一开始是处于典型的考试焦虑状态,他的自负和脆弱让他无法接受自己不如人的事实,矛盾使得他心力交瘁。考试焦虑是后天习得的心理障碍,它是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多数是因为家长、老师或自己对学习提出过高要求,超越了自己的承受能力并形成了过度的心理压力。一般来说考试焦虑与下列因素有关:(1)考试焦虑与能力水平呈负相关,即学习能力相对较弱或学习效果较差者容易产生考试焦虑;(2)考试焦虑与抱负水平呈正相关、即要求自己成绩过高者容易发生;(3)考试焦虑与竞争水平呈正相关,即考试意义越大越易产生;(4)考试焦虑与考试失败经历呈正相关,即经历过重大考试失败者容易发生;(5)考试焦虑与心理生理状态呈负相关,,且与生理状态也有关系。(三)心理干预过程、策略及效果1.认真倾听,鼓励当事人的感情宣泄。一开始他还不太愿意说,老师主动表示了同感,拉近了双方的距离,使小明相信自己找到了能理解他痛苦的人,他其实也渴望倾诉,在断断续续的讲诉过程中,他神情激动、痛苦和焦虑。我鼓励他把内心的痛苦宣泄出来,释放积聚在内心的不良情绪。这次谈话后,他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从被动倾诉开始转向主动找我聊天,有时一聊就是两、三个小时,这是一种良好的发展势头,经过多次谈话,他的情绪基本稳定下来,上课有时还能抬起头来听了。2.启发引导,调节不良认知通过谈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