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教师心理健康,调适教师心理压力主要内容一、教师的压力来源二、教师心理健康的道德意义三、压力会对教师产生哪些危害?四、如何调适压力,维护心理健康?一、教师的压力来源学生难教家长难处学校难待教师难当健康批评赞赏工作信仰家庭婚姻理想期望教师的压力来源教师的压力来源人际关系自我期望外界要求角色模糊人际应激职业发展组织结构家庭与工作技术应激工作压力环境压力噪音污染空气污染过度拥挤社会压力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剥夺个性的发展A类型行为模式高血压人格抑郁型人格癌症敏感型人格酒精型人格人格因素与压力缺乏相互独立缺乏交流沟通缺乏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家庭压力二、教师心理健康的道德意义哪块木板是教师最短的木板?心理健康与道德修养密不可分1、某些教师缺乏师德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某些教师的心理不够健康。2、教师的心理健康状态影响教书育人3、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还会影响师生关系,从而导致学生心理失调。师源性心理障碍有调查表明:学生不良情绪的80%来自于身边的长者,这指的主要是家长和教师。教师因采用不恰当的教育方法,直接或间接地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伤害,甚至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现象,在当前中小学教育中客观存在,不容回避。据北京的一项调查发现:不爱上学、害怕老师、在学校感到不快乐的小学生竟然占了近半数之多;有46.8%的学生承认自己在学校有自己害怕的老师,52.5%的学生在老师请他去办公室谈话时感到很紧张。有调查表明:刚入学的小学生,约有80%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极其自信,当他们到16岁时,这一百分比急降到18%。三、压力会对教师产生哪些危害?有压力的时候你有什么反应?生理变化呼吸急促、心跳加速、瞳孔扩大紧张性头痛、警觉性提高频尿、冒汗、口干舌燥、肠胃不适、消化系统紊乱皮肤问题肌肉紧张、背痛血压(血糖)升高睡眠失调疲劳感、全身无力、倦怠行为变化作息不正常药物滥用饮食失调、食欲异常(暴饮暴食或没有食欲)烟酒过量搓手抖脚、坐立不安、强迫行为说话滔滔不绝、说话急促工作效率下降甚至产生许多危险、意外事件社会退缩、故意旷职、精神恍惚认知变化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衰退、健忘、丢三落四判断力减弱、无法清楚思考钻牛角尖、遇事迟疑不决丧失自信夸大的压力感情绪变化焦虑、紧张抑郁、缺乏生活情趣沮丧、情绪低落无助感情绪的波动生气、易怒、敌意、莫名其妙地发火压力的危害长期忍受精神压力,生病概率会增加3—5倍,积劳成疾引发旧病5-90%的门诊病人自诉有压力问题。3%的成人有由压力引起的健康问题。压力与六大致死因素密切相关:心脏疾病、癌症、肺炎及并发症、意外事故、肝硬化、自杀。压力已被列为工作中的危险因素之一。扭曲价值观扭曲人格调适压力的途径校长与教育行政的协助专家处理社会支持系统四、如何调适压力,维护心理健康?提高自我调节的能力(一)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提高自我调节的能力为什么要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心理健康应主要靠自己来维护。只有自己才能最好地帮助自己,一切外部的帮助只能是起到“助人自助”的作用,都只能通过个人的吸收、内化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心理健康应主要靠自己来维护。只有自己才能最好地帮助自己,一切外部的帮助只能是起到“助人自助”的作用,都只能通过个人的吸收、内化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人们的健康60%取决于自己!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每个人的健康与寿命60%取决于自己,15%取决于遗传因素,10%取决于社会因素,8%取决于医疗条件,7%取决于气候等影响。重要的是改变自己(一)如何增强自我调节的能力?1.认知调节—减压的前提2.情绪调节—减压的核心3.人际关系调节4.生活节奏调节5.提高时间管理策略1.认知调节—减压的前提调节对自我的认识教师的心理健康和自我概念的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相关。自我概念水平偏低过分关注自我形象及自我身份调节对自我的认识个体只有树立正确而稳定的自我概念,才能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合理要求自己,才能正确地对待他人对自己的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