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绝对值绝对值的代数意义: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仍是零.即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一个数的绝对值,是数轴上表示它的点到原点的距离.两个数的差的绝对值的几何意义:|a−b|表示在数轴上,数a和数b之间的距离.第二节乘法公式我们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了下列一些乘法公式:(1)平方差公式;(2)完全平方公式.我们还可以通过证明得到下列一些乘法公式:(1)立方和公式;(2)立方差公式;(3)三数和平方公式;(4)两数和立方公式;(5)两数差立方公式.例1计算:.解法一:原式===.解法二:原式===.例2已知,,求的值.解:.-11xy图1.1-5第三节因式分解因式分解的主要方法有:十字相乘法、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另外还应了解求根法及待定系数法.1.十字相乘法一般二次三项式型的因式分解二次项系数分解成,常数项分解成,把写成,这里按斜线交叉相乘,再相加,就得到,如果它正好等于的一次项系数,那么就可以分解成,其中位于上一行,位于下一行。这种借助画十字交叉线分解系数,从而将二次三项式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十字相乘法。例1分解因式:(1)x2-3x+2;(2)x2+4x-12;(3);(4).说明:(2)x2+4x-12=(x-2)(x+6).(3)=(4)=xy+(x-y)-1=(x-1)(y+1)(如图1.1-5所示).2.提取公因式法例2分解因式:(1)a2(b−5)+a(5−b)(2)解:(1).a2(b−5)+a(5−b)=a(b−5)(a−1)(2)===.或=====3:公式法例3分解因式:(1)−a4+16(2)(3x+2y)2−(x−y)2解:(1)−a4+16=42−(a2)2=(4+a2)(4−a2)=(4+a2)(2+a)(2−a)(2)(3x+2y)2−(x−y)2=(3x+2y+x−y)(3x+2y−x+y)=(4x+y)(2x+3y)4.分组分解法例4(1)x2−xy+3y−3x(2).(2)===.或===.四、其它因式分解的方法1.配方法【例11】分解因式说明:这种设法配成有完全平方式的方法叫做配方法,配方后将二次三项式化为两个平方式,然后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当然,本题还有其它方法,请大家试验。2.拆、添项法【例12】分解因式分析:此多项式显然不能直接提取公因式或运用公式,分组也不易进行.细查式中无一次项,如果它能分解成几个因式的积,那么进行乘法运算时,必是把一次项系数合并为0了,可考虑通过添项或拆项解决。##一般地,把一个多项式因式分解,可以按照下列步骤进行:(1)如果多项式各项有公因式,那么先提取公因式;(2)如果各项没有公因式,那么可以尝试运用公式来分解;(3)如果用上述方法不能分解,那么可以尝试用分组或其它方法(如十字相乘法)来分解;(4)分解因式,必须进行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第四节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若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有两个实数根,,如果ax2+bx+c=0(a≠0)的两根分别是x1,x2,那么x1+x2=,x1·x2=.这一关系也被称为韦达定理.例1已知方程的一个根是2,求它的另一个根及k的值.例2已知关于x的方程x2+2(m-2)x+m2+4=0有两个实数根,并且这两个实数根的平方和比两个根的积大21,求m的值.例3若x1和x2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2x2+5x-3=0的两根.(1)求|x1-x2|的值;(2)求的值;(3)x13+x23.解: x1和x2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2x2+5x-3=0的两根,∴,.(1) |x1-x2|2=x12+x22-2x1x2=(x1+x2)2-4x1x2==+6=,(2).(3)x13+x23=(x1+x2)(x12-x1x2+x22)=(x1+x2)[(x1+x2)2-3x1x2]=(-)×[(-)2-3×()]=-.例6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x+a-4=0的一根大于零、另一根小于零,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解:设x1,x2是方程的两根,则x1x2=a-4<0,①且Δ=(-1)2-4(a-4)>0.②由①得a<4,由②得a<.∴a的取值范围是a<4.第五节: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和性质情境设置:可先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探索二次函数的图象,如作图(1)y=x2(2)y=−x2(3)y=x2+2x−3(一)画y=ax2+bx+c图像的步骤和要领:(1)确定开口方向:由二次项系数a决定(2)确定对称轴:对称轴方程为x=−b2a(3)确定图象与x轴的交点情况,①若△>0则与x轴有两个交点,可由方程x2+bx+c=0求出②①若△=0则与x轴有一个交点,可由方程x2+b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