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北大聆听的幸福和平小学花冲分校阮怀霞2015年8月,我有幸走进北京大学,参加了瑶海区教科研主任专题研修班学习。我深知来之不易,倍加珍惜。北大四位教授的精彩报告,让我大开眼界。此次报告可以说是高规格、高质量、高品位的报告,内容涉及教育、经济、国学、心理学等四个方面。专家们妙语连珠、旁征博引、幽默风趣、融会贯通,可谓深入浅出、文采飞扬。他们的新思想、新理念带给我深深的震撼,启迪我思维的火花,我不仅学到了知识,开拓了视野,更是转变观念的一次全新体验的幸福之旅。一、传承北大精神,服务基础教育北京大学是全国985重点大学,在这里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他们走上工作岗位,为社会做出巨大贡献。在开班仪式上,北大知名教育学者李亚平教授向我们介绍了北大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习近平主席说:“这些都是我们今天依然应该坚守和践行的核心价值,不仅广大青年要坚守和践行,全社会都要坚守和践行。”北大是五四运动的发源地,是百日维新留下的唯一成果。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说:“世界上没有一个大学像北大这样与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为国家作出这样的贡献。”83岁的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成为北京大学名誉博士,他说:“北大,这座秉承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精髓的大学,是中国的骄傲。”北大的魅力,不仅在于它的校园景致,更在于它的人文精神,百年沧桑积淀了深厚的历史底蕴,厚重的文化,强大的精神。北大有一股力量,有一种气象,有一个不可测其深浅的底蕴,唯大海才能比拟。北大校友李克强总理说:“北大的传统表现为一种境界、一种品格,这种品格和境界经过时间的孕育,便衍生出一种气度,一种有容乃大的气度。”北大的学科水平在全国高校中也是名列前茅的,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说:北大是中国的哈佛,哈佛是美国的北大。北大培养的人才要像王选一样能影响世界,甚至改变世界的灵魂人物。北大聚集了一批具有教育情怀和理想,关注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教授和专家,他们与北京市的优质教育资源整合,为地方设计了基础教育服务项目,与学校合作进行了有效的实践。启动北大中国基础教育公益活动,开展公益行讲座互动、公益行调研座谈、公益行赠送书籍等。他们所做的工作无异于都是服务目前基础教育,把好的教育资源输送给学校,改变教育观念培养更具创新潜质的学生,实现人才多样化,实行多元评价学生关注基础教育,关注学生的发展北大做到了极致,显示高端大学的无限魅力。二、关注心理压力,消除职业倦怠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从北京城区和郊区随机抽取三百位教师,问卷调查发现,93.1%的教师感到当教师越来越不容易,压力大。杭州市教育研究所对随机抽取的杭州三十一所中小学调查显示,76%的教师感到职业压力太大,13.25%的教师不太喜欢或很不喜欢自己的职业,50.8%的教师表示如果有机会会换工作,只有49.2%的教师表示喜欢这一职业,愿意终身做教师。造成教师压力大的原因,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2008年进行的调查发现:60%的人认为是学生成绩;50.3%的人认为是教学或管理任务重、工作时间长;42.6%的人认为是收入低。长期的工作压力导致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增多,出现职业倦怠的教师表现为低成就感、情绪衰竭、去人性化。滥用惩罚是教师职业倦怠的后果,打嘴巴、揪耳朵、撕本子、罚站、恶言恶语等出现在教师的课堂,给学生身心造成严重伤害,影响了教育的发展。长期的压力使很多教师处于亚健康状况,多数中年教师长期是“五不一干”——不看病、不检查、不休假、不疗养、睡不足、带病干。最终导致教师疾病缠身,疲于应付工作,工作效率不高。面对压力我们要学会改变现实、调整自我,提高业务能力、改进教育方法、学会时间管理、协调人际关系等,不断提高幸福指数。美国第三十二任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认为:幸福不在于拥有金钱,而在于获得成就时的喜悦以及产生创造力的激情。三、关注课程改革,引发教育思考8月13日上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处长、教育学博士、研究员付宜红做了题为《我们需要怎样的质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的讲座。讲座中说,在国际经合组织2009年、2012年举行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测试中,上海学生取得了6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