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思想品德课教学案爱党爱国爱家乡爱学习第4课:人格不可辱第一课时我们的姓名和名誉(新授课)主备人:袁明海审核人:梅兰美审批人:蒋春华[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姓名权、名誉权是一个人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法律对姓名权和名誉权的有关规定.2、懂得怎样爱惜和尊重自己的名誉,争做一个诚实守信和遵纪守法的人,用自己的行动为法制建设和社会的文明进步贡献力量。3、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观察分析问题能力,归纳总结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尊重他人的优良品格,不给别人起侮辱性的绰号,诚实守信;在社会交往中自觉尊重他人的姓名权、名誉权,学会平等地对待他人,养成诚信的优良品格。2、在社会生活中珍惜自己的名誉,增强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学习重点、难点]:重点:尊重他人的名誉、珍惜自己的名誉难点:如何珍惜名誉“什么是自尊”,“自尊与自傲、虚荣的区别[教学过程]:出示教具:多媒体课件出示标题:人格不可辱———我们的姓名和名誉教学过程:生活在线:出“名”的人(出示童星阿尔法与刘翔的图片。他们是谁?)游戏:“猜猜看”。出示游戏规则。一分钟内按规则进行游戏。探究平台:1.说说我们的姓名说出你的姓名的来历和含义。加深姓名是每个人人格的基本标志的理解。补充与公民姓名相关的知识。明确法律对姓名权的规定。2.喊姓名还是喊绰号案例讨论:莉莉的绰号。(1)结合相幻灯片上相关的观点,请同学们谈谈对此事的看法,说明自己1七年级思想品德课教学案爱党爱国爱家乡爱学习的理由。(2)如果别人给你起了不雅的外号,你会如何处理?从情感、态度角度,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案例分析:通过“议一议”、“生活感悟”、“考考你”、“金点子”、“案例分析”等环节,分析对绰号的不同认识,强化对侵犯姓名权行为的认识,增强依法维权的意识。3.如何珍惜名誉讨论:CD风波。思考回答问题:(1)你对小吴和小白的言行有什么看法?(2)如果你是小吴,会选择什么样的方法要回自己的CD机?(3)生活中我们应如何对待自己和他人的名誉?链接:侵害名誉权的表现;有关名誉的格言。思考:怎样才能获得好的名誉?讨论:P34案例,虞孚为什么会沦为乞丐?列举现实生活中有类似的例子,通过“心灵导航”使学生明确“誉从信中来”的道理,懂得“诚信”的重要性。拓展天地:“被别人误会时”。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维护人格尊严。教师小结:课堂检测与巩固见《补充习题》第四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