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心手相连剪出喜悦--方应霞VIP免费

心手相连剪出喜悦--方应霞_第1页
1/2
心手相连剪出喜悦--方应霞_第2页
2/2
心手相连剪出喜悦──有感于培智班剪纸教学句容市特殊教育学校方应霞剪纸是流传于我国民间的一种传统艺术,具有特殊的审美情趣和魅力,能充分表现当地的独特民俗文化风貌,也是小学美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一项手脑并用的实践活动,综合性很强。对于存在感知障碍和动作不协调的智力障碍学生而言,剪纸是很好的康复训练,不仅可培养孩子们的感情,唤起他们的想像力,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千刀不落”、“万刀不断”是剪纸区别于绘画、工艺制作的一个独特的特点。同时,它还给人一种单纯、明快和朴实的感觉。再加上剪纸这种源于民间的传统工艺所表现的内容都是孩子们平时喜闻乐见、来自生活中的主题和题材,所以在大多数智力障碍学生一开始接触时,就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然而,在才开始开展剪纸教育教学活动时,我发现了一些问题——学生每每拿起画笔设计图稿时,都会陷入困惑中,不知所措该如何下笔。于是,总依赖于老师给出的范画,照葫芦画瓢,模仿操作,没有自己的想象,创作出来的作品也总是千篇一律,体现不出每个学生所特有的个性特点。所以,在我一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就在不断思考、寻找一个答案:如何引导、启发才能使智障孩子更好的发挥他们的潜能和创造性,使他们的作品更有自己的个性、特点。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摸索,也积累下了一点经验。一、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由于智障学生的理解能力差、知识面窄的原因,有很多的学习内容是孩子们从没有接触过的,所以在创作过程中有这样那样的困难,从而打击了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鉴于这一点,我们在内容的选择上尽量从学生实际出发,选定一些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感兴趣的、喜闻乐见的内容为创作题材。这样他们才能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以自己的视角去分析内容进而创作、设计出一些有自己想法的作品。如:《奇妙的心形》、《丰富的水果》、《有趣的昆虫》等。二、欣赏多样的剪纸作品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同理,“要创作好的作品必先要知道什么样的作品是好作品。”所以,为了给孩子们更直接的感受,我利用各种渠道让学生接触好的剪纸作品,如利用网络资源开阔学生的视野,开启学生的思维,将好的作品展示给学生学习,如经典剪纸动画片《渔趣》以及各地有典型特色的作品;同时我注意收集身边民间艺人的作品给学生观赏、学习,如石见松老师的作品《鸡鸣盛世喜事多》等;还给他们找来各类民间剪纸书籍,如《儿童趣味剪纸》、《动物剪纸》等。每当孩子们看到一幅幅剪纸作品时,都惊叹不已,并从中感受到美,开阔了眼界。更希望他们能从中得到启发和灵感,为今后的创作奠定基础。三、从生活中感受,积累经验“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启发艺术”,只要认真观察我们周围,就能为创作获取源源不断的灵感,特别是剪纸艺术,它的本身就是对生活的一种写照,为满足精神需要而出现的,所以在剪纸教学中,一定要紧密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寻找创作主题,积累素材,才能产生有说服力、打动人的丰富想象,打开思路,从而诞生具有个性的剪纸作品。如:春天的时候带着孩子们到课堂外观察感受春天,带着我们的想像,创作了很多不同视角、美丽有新意的作品《我们的校园》、《春天来了》和《彩蝶飞飞》等,都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四、注重实践中的总结想创作出一副好的剪纸作品,除了要有一个有新意的设计和创意外,还有一个对于智障学生而言比较难的过程——剪或刻。这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可是因为自身的原因,许多智障学生都存在手部动作不协调,用力不匀等问题,剪和刻是极端考验学生耐心和细心的,很多时候我们只要一遍就完成的,在他们可能十遍二十遍才能勉强完成。所以在初上剪纸课时,我们有近一个学期都是线条、图形方面的练习。通过练习,让他们体会剪纸过程中的小技巧,如通过对折方法剪对称的图形、通过各种不同的折法可以剪出各种不同风格纹样的同一图案等。五、多评价的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爱因斯坦曾说过:“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总是激励学生去实际行动。”所以,在学生有好的表现时,教师应该及时的给予肯定、表扬,赞赏的目光、亲切的话语——“你真棒”、“你的想法很有个性”、“剪的很...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心手相连剪出喜悦--方应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