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105-106页的例1、和“练一练”、练习十六的第1、2、3题。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运用转化的策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具体的转化方法,提高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2.经历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转化的优越性,感受转化的内在价值,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转化的策略分析问题,灵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具体的转化方法。3.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主动克服在解决问题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点:感受"转化"策略在解决问题时的价值,会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教学难点:能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例题图,剪刀。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出示图片师:曹冲称象的故事,同学们肯定很熟悉。当时并没有一种测量工具能直接称出大象的重量,聪明的曹冲他想到了一个什么办法呢?(生说)师:是啊,曹冲把大象的重量转化成石子的重量,就巧妙的称出了大象的重量。(板书转化)师:转化的方法也是我们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的策略。(板书:解决的问题的策略)今天这节课赵老师就和大家一起研究。二、观察思考,经历转化1.出示例1师:比较这两个图形你觉得哪个面积大一些。(生说。)师:你有什么办法比较他们的面积?(师:你们明白他的想法吗?谁在来说一说)2.预设与生成①预设一:数方格师:谁来说一下数方格的规则?(先数整格的,不满整格的,2格为一格,然后加起来,就是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师:这种方法方便吗?(不方便,而且很麻烦)师:所以,同学们,你们还有其他的方法吗?②预设二:转化师:这两个图形是不是都转化成了长方形?请同学们拿出准备的图片和剪刀,你能很快的来试一试吗?师:这两个图形都可以转化成长方形吗?转化好的同学坐正。(电脑演示)师:现在你可以比较这两个图形的面积了吗?师: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刚才我们是采用什么办法来解决的这个问题?(转化的方法。)师:仔细观察一下,在转化的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师:你觉得转化的方法好不好?有什么好处?(不规则——规则复杂——简单。)师:看来转化的确是一种很巧妙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其实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多次用过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你还记得吗?(七个知识点)师:其实我们在学习这些新知识的时候,把他们转化成了旧知识。师:这是我们学习数学知识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你会用这个方法解决新的问题吗?三、回顾整理,体会转化(一)、空间与图形方面的应用1、出示课件,图形中的转化。提问:其实,在我们以前的学习过程中也有很多地方运用过转化的策略,那我们在推导哪些图形的面积公式或体积公式时,用过转化的策略,是怎样转化的?2、小组讨论交流。3、指名小组汇报,教师相机出示课件。4、小结:这些图形面积公式或体积公式的推导都是把新的知识转化成什么来解决的?(二)、数与计算方面的应用师:我们不仅在图形的世界里常常应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而且在计算当中也常用到这一策略。1、小组讨论交流。2.指名汇报,教师相机出事课件。3、小结:下面请同学们用学到的转化的本领来解决一些具体的数学问题。四、巩固练习,应用转化(一).“自我挑战”(练习十六第一题)1、学生读题后试做,可以小组里说一说。2、指名汇报:谁来说一说你的想法?右面图形的周长,怎样计算比较简便?提问:我们一起来看看他说的这种方法:把竖着的线段分别向左向右平移,横着的线段向上平移。这样一来,原来的图形就转化成了一个什么图形?(长方形)提问:在转化的过程中周长有没有变?(二).“自我挑战”(练习十六第二题)1、学生在本上试做。(快速写出这几个分数)。2、指名汇报一、二、三题,并说明理由。提问:1、2、3完成了吗?我们先来汇报1、2、3题。3、小结:看来我们换个角度思考问题,会让我们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接下来我们就到计算中进一步体会它的奥妙。(三).“自我挑战”(书中练一练)a.学生读题后试做,可以小组里说一说。b.指名汇报:谁来说一说你的想法?这2个图案的面积相等吗?为什么?(四).“自我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