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4页第六章万有引力定律课时1行星的运动1.关于日心说被人们所接受的原因是()A.太阳总是从东面升起,从西面落下B.地球是围绕太阳运转的C.以地球为中心来研究天体的运动有很多无法解决的问题D.以太阳为中心,许多问题都可以解决,行星运动的描述也变得简单了2.有人发现了一个小行星,测得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是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的8倍,则这颗小行星绕太阳的公转周期将是地球的公转周期的几倍?3.所有的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太阳处在所有;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跟公转周期的的比值都相等.4.关于地球和太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地球是围绕太阳运转的B.太阳总是从东面升起,从西面落下,所以太阳围绕地球运转C.由于地心说符合人们的日常经验,所以地心说是正确的D.地球是围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的5.关于公式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公式只适用于围绕太阳运行的行星B.公式只适用于太阳系中的行星或卫星C.公式适用于宇宙中所有围绕星球运行的行星或卫星D.—般计算中,可以把行星或卫星的轨道看成圆,R只是这个圆的半径6.关于公式中的常量k,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对于所有星球的行星或卫星,k值都相等B.不同星球的行星或卫星,k值不相等C:k值是一个与星球无关的常量D.k值是—个与星球有关的常量7.银河系中有两颗行星绕某恒星运行,从天文望远镜中观察到它们的运转周期之比为8:1,则(1)它们的轨道半径的比为()A.2:1B.4:1C.8:1D.1:4(2)两行星的公转速度之比为()A.1:2B.2:1C.1:4D.4:18.A、Bj两颗人造地球卫星质量之比为l:2,轨道半径之比为2:1,则它们的运行周期之比为()A.1:2B.1:4C.2:1D.4:19.木星的公转周期为12个地球年,设地球至太阳的距离为1天文单位,那么木星至太阳的距离为天文单位.10.两颗人造地球卫星A和B,A一昼夜绕地球转动nA圈,B一昼夜绕地球转动nB圈,那么A和B的运行轨道半径之比RA:RB=.11.若已知地球对它所有卫星的k值等于1.01×1013m3/s2,试求出月球运行的轨道半径.(月球绕地球运转的周期大约是27天)12.太阳系中除了有九大行星外,还有许多也围绕太阳运行的小行星,其中有—颗名字叫“谷神”的小行星,质量为1.00×1021kg,它运行的轨道半径是地球的2.77倍,试求出它绕太阳一周所需要的时间是多少年?(已知R太阳=1.49×1011m,太阳的k=3.35×1018m3/s2)课时2万有引力定律第2页共14页1.下列关于万有引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地面上自由下落的物体和天空中运行的月亮,受到的都是地球引力B.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发现的C.F=Gm1m2/r2中的G是比例常数,适用于任何两个物体之间,它没有单位D.万有引力定律适用于自然界中任意两个物体之间2.地球对表面物体的万有引力与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近似相等,若已知地球的质量M、地球的半径R和引力常量G,试求出重力加速度g.3.关于万有引力定律的适用范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适用于天体,不适用于地面物体B.只适用于球形物体,不适用于其他形状的物体C.只适用于质点,不适用于实际物体D.适用于自然界中任意两个物体之间4.在万有引力定律的公式中,r是()A.对星球之间而言,是指运行轨道的平均半径B.对地球表面的物体与地球而言,是指物体距离地面的高度C.对两个均匀球而言,是指两个球心间的距离D.对人造地球卫星而言,是指卫星到地球表面的高度5.如图6—2—1所示,r虽大于两球的半径,但两球的半径不能忽略,而球的质量分布均匀,大小分别为m1与m2,则两球间万有引力的大小为()A.B.C.D.6.假设地球为一密度均匀的球体,若保持其密度不变,而将半径缩小1/2。那么地面上的物体所受的重力将变为原来的()A.2倍B.1/2C.4倍D.1/87.如果认为行星围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行星受到太阳的万有引力,万有引力提供行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B.行星受到太阳的万有引力,行星运动不需要向心力C.行星同时受到太阳的万有引力和向心力D.行星受到太阳的万有引力与它运行的向心力不相等8.苹果落向地球,而不是地球向上运动碰到苹果。这个现象的原因是()A.由于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