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学生表达出男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的意思,仅仅靠言语表达比较困难,于是就给学生提供了相应了学具——男生套圈统计图,每两人一个学具,分小组操作。统计图上用棋子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上面的棋子可以随意移动,让学生通过想一想,亲手移一移,在指尖中感受平均数的意义。同时学具设计时,让棋子移动后会留下棋子原来位置的痕迹,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刚才的移动并不是把这些棋子真正拿走,而仅仅是采用“移多补少”的方式得到平均数,而这些棋子事实上还属于原来的位置。细节2:在学生自主探索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时,通过实物展示和课件演示,用动态的割补来呈现移多补少的过程,为学生理解平均数所表示的一种均匀的水平提供一个感性的支撑。同时,老师的一个细节动作——指一指表示男生套圈平均个数的虚线,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有的同学套中的个数比平均数多,有的同学套中的个数比平均数少。细节3:在理解了“移多补少”、“先合后分”求出男生套中个数的平均数后,对于女生套中个数的平均数先让学生先估一估,目的是强化平均数是匀一匀再匀一匀这样一种产生的过程,淡化平均分,来强化学生对平均数意义而非算法的理解。在又一次争辩中使学生理解如何灵活地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平均数问题。细节4:在学生讨论平均数的范围时,首先从直观的例题入手,让学生体会有些同学套中的个数比平均数多,有些同学套中的个数比平均数少。接着通过在条形统计图上移动表示平均数的虚线,让学生边回忆得到平均数的过程,边思考平均数的范围。最后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平均数是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特征量,是一组数据的代表数值。细节5:在解决身高145厘米的小明在平均水深130厘米的游泳池里下水学游泳会不会有危险的问题,制作了游泳池的剖面图,利用动画效果进行演示,帮助学生较好地加深了对平均数的理解。这几个细节之处,老师的指一指、移一移,制作学具中的棋子痕迹、课件的巧妙设计以及要求学生的估一估,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求平均数是一种统计数据的处理方法,只是通过计算求出一组数量的平均数,用以说明这组数量的一般情况,而不是真正的把这些数量去平均分,使学生感受到平均数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