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科目:小学数学让计算不再成为一年级孩子们的“拦路虎”单位:毛田中心学校姓名:彭娟红联系电话:15343322759让计算不再成为一年级孩子们的“拦路虎”数学是一门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而计算能力是学生必备的一种基本技能,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任何数学知识的学习几乎都离不开计算。而一年级作为数学学习的关键起始阶段,计算的入门学习对学生今后的继续学习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计算的熟练程度和准确率将直接影响他以后的计算能力,所以一年级时需夯实好计算基础。一年级的计算主要是100以内的加减法,是计算教学里最基础的,尤其是20以内的加减法要达到非常熟练的程度。而我在实际教学中,发现目前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下降,计算问题表现在正确率低、口算速度快慢不均等方面,计算出错的对象,也不仅表现在学困生身上,一些优秀生也常会错。计算俨然已经成了部分学生数学学习的“拦路虎”,也严重地影响到了孩子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如何打败这只“拦路虎”,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一、激发计算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材料有内在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认为:“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调动他们的计算积极性。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爱说爱动,喜欢玩,注意力容易分散。在课堂上,如果过分约束,限制学生“动”,他们上课就好像上了“枷锁”,束缚了手脚,更束缚了思想,时间一长,就会产生厌学情绪。所以要想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保持学生学习计算的兴趣,就不能只以单一形式进行,不然就会把刚刚点燃的兴趣火花给熄灭。在课堂中,教师要找准游戏与教学内容的结合开展活动,可以将童话、游戏、比赛等融入课堂教学中,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做到在游戏中学习、思考、创新。例如我在教学“十几减8、7、6”时,我设计了“找座位”的游戏:给每个学生发一个算式卡片,同时出示分别贴有3、4、5、6、9卡片的椅子,让学生把算式卡片放到相应的椅子上,配上欢乐的音乐,比一比,看哪些同学放得又快又好。从而激发小学生的计算兴趣,提高计算能力。二、变换计算教学形式,让学生主动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要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教应为学服务,在提高一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改变教学思路,变换教学形式,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1、创设丰富生动的计算教学情境,营造积极的课堂学习气氛。一年级的学生年龄比较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在教学时,巧妙地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吸引学生,能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如:在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我结合教材的金鱼图给同学们讲了两只小猫钓鱼的故事:小猫红红与明明钓回来了很多金鱼,并把鱼儿放在一个鱼缸里。看着美丽的金鱼在鱼缸里快乐的玩耍,两只小猫也非常地开心。红红说:“今天我钓的鱼最多了!”明明也认为它自己钓的最多,它俩越争越厉害,明明说:“这里共有12条金鱼,我钓的是7条黑色的金鱼,你钓了几条红金鱼?自己去数数看吧!”可是,调皮的鱼儿游来游去,红红数了很久也没数出来。它无奈地说:“小朋友们,你们能帮帮我吗?”这样,新课中的数学问题就在富有童趣的两个小猫的争论中自然提出来了,孩子们愿意帮助小猫算一算,有效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做有心人,通过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而且能使学生体会到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2、注重手脑并用的操作学习,让学生在动手中领会算理在计算教学时,要让学生弄清算理,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由于一年级学生是以直观思维占主导,逐渐向抽象思维过渡,而计算知识本身是抽象的,学生不容易理解,我们要用建立表象、实际操作的方法去启发学生。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摸一摸、摆一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加深知识理解,领会算理,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