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本质内容摘要语文阅读教学本质是一种对话教学。对话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更是一种教学思想,是在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培养学生理解力和创造力,从而培养民主思想和独立精神的活动。树立教学的对话观念,变“讲授式教学“为“对话式教学“,是新课程教学的题中应有之意。关键词语阅读课堂对话平等民主《论语》就是孔子实施对话教学的实录,学习和研究对话教学最好先去认真地读一读《论语》。孔子把培养“君子”作为教育的目的,其根本的出发点就是一个字“仁”,但面对一群有差异的学生,面对当时纷繁复杂的社会,是不可能“一言以蔽之”的,那就要求孔子与弟子们通过对话不断地切磋琢磨,不断生成,从而初步确立了儒家思想。假如没有一群学生和他“对话”,恐怕就另作别论了,颜回是孔子最自得的弟子之一,但孔子也说颜回对自己没有帮助,因为颜回是“照单全收”,从来不怀疑,不反驳老师的话,不是一个好的对话者。“一言堂”、“满堂灌”的教育根植于封建专制,体现于科举制度,到明清八股取士,教育就是培养奴才,时隔百年,教育余孽依然阴魂不散。教师角色本身既是教育的受害者,同时,还要忍受断臂之痛,拿自己开刀,把教育真正当做人的教育,开拓一片平等、民主、和谐,学生有思想、敢怀疑、能创造的新天地。语文教育只有从这点出发才能实现真正的对话教学。一、读者与文本对话,是人生价值与文本价值的双重实现阅读是一种以理解和创造为旨归的对话活动。理解和创造,是阅读的目的内容;交往和对话,是阅读的存在形式。阅读,就是读者通过与文本作者的对话来理解文章内容,创造文章的意义。当然,这种对话,是无声的对话,是精神的对话,是心灵的碰撞和灵魂的问答。阅读作为一种对话活动,不是单向的作者向读者灌输、而读者只能被动吸收的过程,而是读者和作者双向的相互作用、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共同建构的过程。也就是说,通过对话,读者可以在文本中“发现“作者,而这样的“发现“也是对自我的“发现“,是对自我潜在的创造力与想象力的激发,是读者对文本意义的创造性理解。孔子向师襄子学鼓琴,精益求精,从音乐中得周文王之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这就是一种高质量的对话。就语文教学来说,立足文本是不容忽视的一个前提。接受美学认为,任何文本都具有不确定性,同一文本可以有不同的解读,作品的意义只有通过读者才能建构,读者在其中的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这里的读者,包括教师和学生;这里的文本,实际上就是教材,包括课文的作者和教材的编者。读者与文本的对话,是以理解和创造为目的的。在对话中,双方并不只是各自陈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也不是由一方去消灭或说服征服对方,而是双方都发表自己的意见,双方都会受到对方的影响。意义理解的正确与否,既不由读者来决定,也不由文本来决定,而是由理解的双方来决定。《红楼梦》的意义不在于其作品本身,而是由一代又一代红学家和广大读者共同参与完成的。与作品的对话永无止境,永远在路上。因此,教师必须在认真阅读研究文本的基础上,广泛参阅相关书籍资料,并且还要站到学生的角度,思考应如何备课组织教学。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学生与文本的直接对话。学生与文本的直接对话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为了让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我们首先必须在时间上给予保证。要给学生充分的接触课文、诵读课文的时间,包括课前的预习以及课堂上的自由诵读。其次,我还应该在学习方法上指导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诸如有计划地提供一些必需的阅读背景资料;教给一些有效的阅读方法。语文学习多样的形式固然重要,它可以提兴奋趣,开阔视野,然而,专心、仔细地阅读却是语文学习获益的根本所在。一篇课文,能够读进去,读明白,才谈得上独特的感受和体会。引导学生读进课文,挖掘文本中丰富、深厚的资源内涵,在此基础上,再辅以各种有效的活动,让学生发散思维,是我们当前使用新课标中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二、教师和学生的对话。这是对话式教学的重中之重。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不是对象性的主客体关系,不是“你教我学“的知识授受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