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结籽高又高》一、教学内容:1、听《山歌好比春江水》2、唱《什么结籽高又高》3、动《对山歌》二、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山歌《什么结籽高又高》,感受壮族民歌的风格特点。2、积极参与“对山歌”的实践活动,并在交流、创作、合作的过程中体验民间风情,感受创作的乐趣,拓展思维空间。3、教育学生弘扬祖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三、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出现的前十六后八及切分节奏2、通过歌曲的学唱和欣赏了解山歌的特色,感受广西壮族民歌的风格特点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四、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师:同学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那儿不但山美水美,歌也美,在广西壮族有一位深受人们喜爱的民间歌手,你们知道她是谁吗?2、师:对了,刘三姐被称为广西壮族传说中的歌仙。她美丽、聪明,善于用歌声表达人们追求幸福的心声,所以人们十分喜爱她,也爱唱她的歌。你们想听吗?让我们一起感受刘三姐动人的歌声!(多媒体播放《山歌好比春江水》)3、师:听了这首歌有什么感受?(旋律优美婉转,歌词质朴抒情,体现了山歌的悠扬婉转。)4、师:《山歌好比春江水》从歌名就可以看出山歌多么吸引人,那你们知道什么是山歌吗?请同学们讨论一下什么是山歌?师:山歌是民歌的一种体裁类别。一般是指人们在山野、田间、牧场等劳动中,为抒发思想感情而编唱的民歌。大多是以独唱或对唱形式出现。见景生情,即兴编词,内容以表现劳动与爱情生活为主。山歌的音乐极富地方特色,是民歌中风格性最强的。5、生模仿喊山歌师:你听过唱山歌吗?他们是怎样唱的?谁能来模仿一下!两组学生对喊(哎……听见吗?)(二)歌曲教学1、初听师:刘三姐是唱山歌的好手,在《刘三姐》这部影片中,还有一首非常动听的歌曲,请仔细聆听注意歌曲的速度和情绪!师:你们说的都非常正确。这首歌是由我国著名作曲家雷振邦根据广西壮族民间音乐素材创作。《刘三姐》影片一上映,这首歌就立即传遍祖国的大江南北,人们喜欢刘三姐,更喜欢她唱的这首歌。2、再听,轻声随录音唱。师:你们喜欢这首歌吗?让我们随着音乐轻声哼一哼!3、出示谜语导入歌词师:老师这儿有四个谜语,请你来猜一猜!()什么结籽像小船?()什么结籽半中腰?()什么结籽成双对?()什么结籽棒棒敲?师出示答案带领学生有节奏地朗读(用节奏问答)师:我们猜出了谜底,能不能把它唱出来?试着跟着老师的琴唱起来!师问“哎,什么结籽……”生答“哎,高粱结籽……”(相互交换)4、解决重难点(1)听师范唱师:请同学们听老师唱这两句,比较它们有什么异同之处?[前半句相同,后半句节奏不同]师:同学们观察真仔细,在这首歌当中二四拍与三四拍交替出现,叫作“变换拍子”。这里的前十六后八节奏和切分节奏要唱准。(2)练习切分节奏切分中长拍的音唱足时值(3)师:这一句旋律听起来还没有结束感,我们把下面连起来完整演唱!(连起来时(合)部分之前及时换气)5、复听歌曲师:老师有一个疑问,为什么今天唱的这首歌在开始提问和回答前要加上“哎——”一声呢?(吆喝声是山歌的特点之一,本歌的吆喝起着为提醒对歌方注意的作用。)详细讲解“哎”的唱法,要求具有呼唤性,但不能大声喊叫。认识延长音记号及波音记号。师:让我们一起来模仿对山歌的吆喝声!(引导学生模仿“哎——”一句)6、情感处理师:谁能说说刘三姐在唱这首山歌时是怎样的心情?现在就请你们把自己当成民间传说中的歌仙,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三)创设情景,对唱山歌设计演唱形式。1、师:同学们唱得非常好,但老师听了,感觉还不过瘾,我们刚才的演唱形式是?(齐唱)2、学生讨论其他演唱形式师:山歌若要唱的好,一人唱歌众人和。现在老师邀请同学们和我一起唱山歌,我唱山歌大家和!3、师:刚才的合作真默契。你看,唱了一首山歌一下子拉近了咱们之间的距离其实唱歌也是一种交往,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特别是以前的壮家人,他们以种田、打鱼为生,唱山歌、对山歌是他们辛苦劳动之后的娱乐方式。下面我们一起去感受一场发生在漓江山水之间的精彩对歌会。咱们也看看壮家人到底是怎样来对歌的。(看电影《刘三姐》中对歌片段)4、师: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