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入文字]襄阳一中高一年级导学提纲语文必修一编写人:刘傲然周波审核人:高一语文组姓名:考号:第3单元第7课《记念刘和珍君》第1学时一、学习目标1.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2.品味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情感。二、学法指导1.快速阅读全文,勾画关键词句(如中心句,首尾句,过渡句,转折句等),借以把握各段内容,进而划分段落层次,梳理文章思路。2.抓住关键词语,分析修辞手法及效果,联系上下文语境,从而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首次用鲁迅做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主要作品: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等。2.写作背景:参看课文P27注释1刘和珍是鲁迅先生的学生,是位爱国的热血青年,她的牺牲给鲁迅先生带来了莫大的悲哀。然而,当时的反动文人却发表文章,说是共产党和少数民众领袖置他们于死地,说遇害的爱国青年“受人利用”,盲目地被人引入“死地”。大屠杀的惨象和学者文人卑劣的流言,使鲁迅先生忍无可忍,“出离愤怒”了1926年4月1日,他饱蘸血泪,写下了《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感人至深、悲愤警世的名作。3.了解刘和珍:刘和珍,江西南昌人,毕业于江西第一女子师范学校,1923年考入国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预科,后升入女师大英语系,性情温厚,学业优良,被推举为学生自治会主席。在女师大风潮期间,她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坚持和广有羽翼的杨荫榆作斗争。当杨阴谋将刘和珍和许广平等六人开除时,她愤慨地对张静淑说:“开除我不要紧,可是杨荫榆不走,学校就不能改进。”刘百昭还打算派军警押送刘和珍回南昌,刘和珍听到消息后说:“这事倒极有趣,押回去,我又来,其将奈我何。”1926年3月18日,刘和珍不顾身患感冒,带领青年学生赴段祺瑞执政府门前请愿,遭遇卫队枪击,弹从背入,斜穿心脏,当场遇害,时年仅22岁。四、自测试题(一)请给加点字注音:寥落()菲薄()赁屋()不惮()攒射()惩创()浸渍()山阿()长歌当哭()殒身不恤()(二)改正错别字:编缉()和霭()恶耗()屠戳()(三)赏析第一部分,思考并讨论:1.作者为什么反复强调“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由此看出作者的写作缘由是什么?答:2.联系上下文,体会下列语句的深刻含义。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他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你觉得哪些词语需要着重品味,请标示出来)答:问题记录:五、当堂检测1.多音字注音:攒射()安步当车()创造()积攒()理所应当()重创()2.如何理解“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答:3.形近字注音组词(选做)悼()溢()缉()棹()缢()辑()绰()隘()楫()淖()谥()揖()六、知识清单1.熟记第一学时的字词,熟悉作者及作品。2.背诵“真的猛士------”一节。七、日清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