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高效课堂教学设计课题:《童年的朋友》科目语文教学对象七年级课时1课时提供者马世宏单位太原科技大学附属学校一、教学目标1.自由朗读课文,读出文章的行文思路。2.选读文中人物外貌描写的语段,揣摩人物个性特征。3.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捕捉细节,描摹人物外貌的写作手法,并尝试写作。4.培养学生对家人的热爱,体会亲情的概念。在阅读过程中理出文章的行文思路,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品味人物外貌描写,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二、教学内容分析作为前苏联的著名作家,高尔基的作品曾经吸引并鼓舞了几代中国人。其中,他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更是对于亿万国人影响巨大。《童年的朋友》是从第一部里节选出来的,篇幅很短,也没有什么故事情节,但只是凭借着单纯的零碎的描写,这篇课文就把一位伟大的老人栩栩如生地展示在了我们面前,可谓“佳作天成”。本文运用细腻而饱含深情的语言,通过对外祖母形象的细致描绘,表现了外祖母乐观,坚毅的性格对“我”深厚的爱以及对“我”一生的影响,同时也寄托了“我”对外祖母的热爱,感激之情。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捕捉细节,描摹人物外貌的写作手法,并尝试写作。培养学生对家人的热爱,体会亲情的概念。三、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有写人记事的能力,本文语言描写丰富多彩,学生会有很高的兴趣,加上纯真的情感体验会有效达到教学目的;但七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程度较差,这就需要利用多媒体呈现问题和图像,激发兴趣、理清条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教学设计方面:能正确理解教材,根据课标要求制定了目标;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活动,先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预习,根据人物描写来自主、交流,分析人物形象,都是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只是穿针引线.在活动中都有清晰的指令,问题明确,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有渗透。教学实施方面:能恰当运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对重难点内容和学生的反应做出强化;但提出问题后却没有有效追问以深化理解,课堂节奏把握不是很好,前松后紧,语言表述不够精练、生动,感染力、鼓动性不强;没有关注到差生。作为老师,上课应该从大局考虑,应该多给机会平时比较沉默的学生,多点鼓励他们参与教学实施过程中。五、教学重点及难点1.引领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感受外祖母对“我”一生成长的重要性。2.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捕捉细节,描摹人物外貌的写作手法,并尝试写作。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⑴设置疑问,引发兴趣;教师用热学生回答,交流探讨;学生用简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情洋溢的语言导入,每个人因为生活环境和知趣爱好的不同,而拥有独特的知心朋友。在你的童年,最要好的朋友是谁?请用两到三句话向大家介绍她或他最大的特征。(外貌的、语言的、行动的都可以)引入课题:在同学们的介绍中,我发现大多数人的朋友都是自己的同龄人。而作者高尔基童年的朋友,却是长他几十岁的外祖母,这是为什么?外祖母是什么样的人?她是这样成为“我”的朋友的?让我们随着高尔基轻快地笔触,走进外祖母。的语言回答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引导学生进入本课来了解作者童年的朋友。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学生欣赏:介绍作者高尔基以及高尔基的两幅图片,介绍他的生平,他写过的一些代表作,以及他和外祖母的关系等(在高尔基的童年,曾是织花边女工的外祖母是他最亲近的人。)借助多媒体大屏幕。(通过介绍作者来让学生了解高尔基和他的外祖母,了解背景知识)问题一:读后说说外祖母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学生各抒己见,谈感受)问题二:快速浏览课文,看看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来介绍童年时的朋友外祖母的?(着重从外祖母的外貌和语言上分析)问题三:外祖母在“我”的心目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教师小结选文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但以外祖母的语言与外貌为着眼点,由浅入深地向读者展示一位独特的朋友。学生高声朗读全文,边读边用“()”标出文中的生字词。如:颤动噗噗船舱咕哝发绺诅咒通过活动,先了解高尔基的生平,了解背景。掌握一些生字词。通过整体感悟,初步学习人物的外貌描写。借助多媒体课件,采用讨论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