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苦菜花开》•A、重做题,轻阅读,重局部,轻整体。或许是时间紧,来不及看文章,或许是看不懂,也或许是文章不是我们感兴趣的类型,所以大家一般都是先看后面的题目,根据题目在文章中找答案,做一题,找一题。学生只是仅仅局限于几个句子与几个段落,没有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与主旨,往往会出现“坐井观天、以偏概全”的现象。B、重感觉,轻审题,轻方法。学生主观上总是凭语感做阅读题,而语感的培养训练又非一朝一夕之功,不重视方法的寻找与总结,导致在做现代文阅读时摸着石头过河,屡战屡败。学生还忽视了审题的重要性。常常造成答案写了很多,实际得分很少;审题差之毫厘,答案谬以千里的情况。友情提醒一.做题前一定要先整体感知,做到熟悉文章,概括各段大意。养成动笔圈画的习惯,边读边把重要的词语、句子、段落用笔圈画出来。1.从标题入手。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眼睛是中心的窗户。2、从开头、结尾入手。有的散文开篇点题,开宗明义,让我们在开篇就对文章的中心有一个概括的了解。卒章显志,结尾点题是散文常见的笔法。3、抓文中表现作者情感的议论、抒情性的句、段。二、再局部探究,带着题目去精读有关段落。审题很重要,弄清题目要求,圈划题目中的关键词,要有赋分意识,每一步都要往分上踩。三、最后筛选提取与问题相关的信息,再对答案进行整合、提炼和概括。文本分析:•一、写了什么?(内容概括)1、苦菜花(本身)a、完美奉献(能充饥——b、生命力顽强(天灾加人祸,野菜却疯狂生长2、母亲做苦菜(特别是第四段寻苦菜的过程,还好几次让人捎过来。)3、我吃苦菜(大年三十、参军离家前、回家探亲时吃苦菜渣)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作者对苦菜“远远近近、深深浅浅”的记忆。(4分)学生答案,请判分:•1、由苦菜想到过去灾荒时的苦难回忆。•2、过年时,吃干苦菜渣的回忆。•3、母亲为我外出寻苦菜的回忆。•4、苦菜花开时,母亲在村口等我的回忆。答案示例:•第2段、“瓜菜代”时期吃野菜特别是苦菜的深刻记忆;(1分)•第3段、年夜饭一家人吃苦菜渣的美好记忆;(1分)•第4段、参军离家吃苦菜渣的感动记忆;(1分)•第5、6段、军旅期间回家探亲吃苦菜渣的惊喜记忆。(1分)1、审清题意,明确信息筛选点;2、搜索全文,明确信息分布区间;3、筛选信息,分层分类概括;①直接摘取法(摘录原句)②合并同类项(用文中关键词)③用自己的话概括4、分条表述,注意题目赋分;5、语言简洁、明确。分析概括文意题解题思路二、为什么写?(主题,中心)•可以完成探究题角度1、苦菜花(本身)a、生命力顽强b、完美奉献角度2、母亲做苦菜(寻苦菜的艰难)角度3、我吃苦菜(大年三十、参军离家前、回家探亲时吃苦菜渣)角度4、苦菜花开(标题、开头、结尾反复出现)苦菜花开,让作者常常想到逝去的母亲和过去的艰苦的岁月。4、阅读全文,请探究本文的深刻意蕴。(6分)(探究题)•①苦菜“有土就能生长”,人在饥荒年代,凡能充饥的都“穿肠过”:表现生命力顽强;•②苦菜、麦蒿等野菜救人命,母亲做苦菜渣:表现感恩;•③过年、送别、探亲吃苦菜渣:表现亲情、母爱、和睦;•④缅怀逝去亲人、回味艰苦岁月:表现人不应忘记过去。三、怎样写的?(手法、材料安排、语言等等)结构:•现实——回忆——现实•画面组接迁移写作•时间顺序•抓住“苦菜花”这条物线2、请简要分析第①段画线句子的表达特色。(4分)答题模式:•表达技巧+分析内容+表达效果(作用)•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苦菜人格化,写了苦菜花开的样子,渲染了和谐的气氛,奠定了充满回忆的感情基调,为下文写对苦菜的回忆做铺垫,照应文题,与结尾呼应。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反复,设问,反问。表现手法:情景关系、虚实关系、象征、借古抒怀、用典、烘托、欲扬先抑、直抒胸臆、对比、以小见大、细节描写、白描、渲染烘托、联想想象等描写角度:感官、空间、逻辑、虚实、动静、正侧面、点面手法回顾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五种。谋篇布局的技巧: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度铺垫、设置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