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骋网络天地构建个性课堂——浅议网络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整合运用内容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多媒体化、网络化极大地开拓了课堂教学的新形式,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已势在必行,成为基础教育腾飞的必由之路。本文试就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自身整合作粗浅的探讨。关键词:信息技术网络课程整合个性课堂正文:所谓课程整合,就是要把各种技术手段与各学科完美地融合到课程中。要达到"课程整合"的目标,老师不仅要熟练掌握技术手段,更重要的是要深刻了解教育的本质,了解本学科教学的根本目的,了解教学中的难点所在,了解传统教学的优点和局限性,结合技术所提供的能力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作为信息技术课教师更应该积极探讨信息技术自身的整合,以创新式教学使信息技术课堂个性飞扬,下面就谈谈我的教学体会:一、利用网络,注重教学的个性化信息技术是一门集知识性、应用性、实践性(操作性)、娱乐性、综合性于一体需要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基础工具学科。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遵循一般的教学规律,而且要结合自身实际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突破和创新。1、扩充教学内容,体现时代性和个性化:小学的信息技术课每周为一到二课时,而教材中的内容显然是不够的,很难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因此要补充一些教学内容,补充的教学内容不仅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他们的知识水平社会经验等,而且还不能搬初高中的教材。根据教材中小学低阶段的内容主要以画图为主的特点,结合美术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主题性创作教学。如扩充了《太阳卡通画的设计》、《包的设计》、《十二生肖的设计》、《图案设计》等富有时代气息和个性化的主题教学内容。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各种电脑卡通形象、flash动画纷纷涌现,学生熟悉又喜欢,我就利用网络制作专题学习区,学习区中各种卡通形象生动有趣,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并让学生运用美术课所学的知识和电脑技能结合起来综合运用,既熟练了技能,又发展了思维,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中高年级可结合美术、语文学科进行自我介绍、小报的制作、贺卡的设计制作等,从实际生活中提练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主题教学内容,让学生获得了信息技术和美术学习的双丰收。2、利用网络,构建个别化学习环境(1)制作专题性学习网站,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利用网络这一互动性较强的环境架构主题学习网站,设计制作既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又切合教材内容的信息资料、媒体展示,满足学生个别化学习的需求。如制作了《彩色世界》、《剪贴图形》、《文字编辑》等专题学习网站,教材中的重、难点采用动态教程展示,满足不同认知水平学生的学习。(2)设计个性化教学思路:a、调整教材内容的顺序:目前,信息技术教材的形式比较呆板,教材陈旧、知识之间缺乏逻辑性,一般教材的安排都是先讲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如计算机发展史、计算机的组成、工作原理、安全与道德法规等。学生对这种知识难以接受和无所适从(尤其是低阶段的学生不感兴趣)这些枯燥的理论和基础知识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信息技术在中小学阶段不是以学习专业知识和理论为主,而应重在掌握技能和新的思维方式。针对这种情况,可以调整教材内容的顺序,充分利用互联网,将理论、基础知识融于应用中,可以将这部分知识作为学习搜索引擎时的应用内容,学生可以在互联网上去查找到相关信息,而且内容图文并茂比教材更详实。这样既了解了这些知识也掌握了搜索引擎的应用。如在学习“从网上获取信息”这一课时,如按常规教学,是先讲一节因特网基础知识内容,向学生灌输什么是浏览器?什么是IP地址和域名?什么是……?几个名词解释下来,学生早就厌烦了。而对没有上网基础的同学,也吓得不敢上网了。如果接下来再讲搜索、下载等操作,已经上过网的同学不用老师讲他也早已会操作了,而没有上过网的同学,看着那么多的内容,怎么也掌握不了。首先,我让学生准备一些自己喜欢的学习主题。如果学生还不习惯,可以先让学生看一些学习主题的范例,如“乔丹的复出”、“恐龙的诞生”……等,这时学生自然会问这些材料哪里来?老师则可以顺势引导学生去网上查阅资料了,并向学生传授如何“双击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