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论交友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至,往)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坚持道而不变);可与立,未可与权(本意秤锤,引申为通权达变)。”可以一起学习的人,未必可以一起学到道;可以一起学道的人,未必可以一起守道;可以一起守道的人,未必可以一起通权达变。子曰:“鄙夫(鄙陋、庸俗、道德恶劣的人)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不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怎么和道德恶劣人一起侍奉君王呢,他没得到权位时,害怕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去,如果担心失去,就会无所不作。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在领导面前爱唠叨,就会自取其辱;在朋友面前爱唠叨,就会遭到疏远。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君子不稳重就不会威严,学习就不会牢固,要以忠诚和诚信为主,不交不如自己的朋友,有过错就不怕改正。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156国学经典花言巧语,装出好看脸色,摆出逢迎姿势,低三下四过分恭敬,左丘明人人这种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把怨恨装在心里,表面装出友好的样子,左丘明认为这种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导,引导,诱导)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衷心的劝告,善意的劝导,不听则止,不要自取其辱)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君子以知识结交朋友,以朋友辅助仁义。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切切偲偲(音思),怡怡(和顺)如也,可谓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怎样可以称作士呢。相互切磋,和睦快乐,可以称作士,朋友之间要相互切磋,兄弟之间要和睦而快乐。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39国学经典工匠要想做好他的工作,首先一定要把工具磨锋利。居住在一个国家,要与大夫中的贤人交往,与士人中的仁者交往。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82国学经典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实的人交朋友,与见闻广博的人交朋友,有益处;与歪门西道的人交朋友,与谄媚奉迎的人叫朋友,与花言巧语的人交叫朋友,有害处。思考:1、孔子认为什么样的朋友是好朋友?2、什么样的朋友不是好朋友?3、怎样和朋友相处?对点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损矣。”(16.4)1.孔子所说的择友的标准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2.从交友有益的角度来说,你认为孔子弟子中哪些人比较适合做自己的朋友?请举一例并说明理由。答案:1.孔子所说的择友的标准是正直、诚实、博学多闻。2.示例:颜回颜回虽然家境贫寒,缺衣少食,生活艰苦,却能忍受困苦,不为物质所累,自得其乐,始终保持心境的恬淡和安宁。以颜回为友,能够让自己也拥有一颗淡然的心,保持良好乐观的心态,快乐地生活。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试题。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导,引导)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论语·颜渊》)1.子贡向孔子问交友之道,孔子的回答体现了孔子思想中的什么原则?(1分)2.“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的做法是否符合孔子提出的“益友”标准?请作简要分析。答案:1、中庸之道(或:不偏激,适中,适可而止等)2、符合,孔子对子贡讲的交友之道包括忠告、善导、不可则止三方面。对朋友能尽忠告与善导,至少说明他不是“便辟、善柔、便佞”的损友,可以说是具有“直、谅”品格的益友;不可则止,体现了孔子希望朋友间也能相互尊重,要保持分寸,不过度,不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