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教学设计哈兴华中学栾光玲(2010、9)课程标准:知道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的史实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生了解春秋战国的历史分期及基本线索,掌握齐桓公称霸、晋楚争霸,合纵连横等斗争史实。会识别春秋五霸及战国七雄的地理方位,培养学生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指导学生收集、阅读、讲解有关争霸的成语典故,培养学生阅读资料的能力及历史思维能力。过程与方法:(1)利用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形势图,培养学生基本的读图技能,思考地图上形势发生变化的原因并做出适当的解释。(2)引导学生讲述成语故事。如老马识途、卧薪尝胆、围魏救赵、朝秦暮楚等故事,归纳出争霸胜负的主要因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国强要革新,国立须治业,国兴靠人才的道理。要求学生为国家的兴旺追求更高的目标,学习勤奋努力、持之以恒的优良品质。教学重点:能够知道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史实,培养学习历史的兴趣。教学难点:认识齐桓公称霸的实质和作用,“合纵”、“连横”概念的理解。教学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导入:由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动画故事导入东周的开始、东周的分期与特点,从而导入新课新课学习一、春秋五霸:(教师指出有两种不同的说法)1、齐桓公称霸(1)师生共同探究称霸原因:阅读文字和观察书中和齐桓公相关的图片、地图,分析探寻齐桓公首霸的原因及称霸的表现。(2))称霸实质。结合书下注释,谈谈对“尊王攘夷”的认识;联系葵丘盟会的史实,体会齐桓公的召集力,进而帮助学生理解诸侯争霸的实质。2、晋楚争霸1(1)结合书中材料讲讲“退避三舍”的典故,(2)晋楚争霸的关键之战是什么?城濮之战(晋胜楚败。是我国历史上是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晋文公一跃成为中原霸主)(3)教师讲解问鼎中原的含义。楚国称霸之心及楚庄王称霸的决定性战役。(4)“春秋五霸”的另一种说法。主要让学生了解卧薪尝胆等故事。二、战国七雄1、观察“战国形势图”,找出七国所在位置,根据七国方位自行编出快速记忆的口诀。2、学生阅读材料,然后结合课文想一想:战国诸雄为了削弱对方采取了哪些计谋和策略?3、解释什么是“合纵”?什么是“连横”?4、学生阅读教材,结合秦和东方六国的地理位置和实力对比,谈谈六国合纵抗秦的策略能否成功?然后利用材料分析“合纵”抗秦策略失败的原因,从而引出成语“朝秦暮楚”。最后点出秦国的连横政策,远交近攻,取得成效,最终灭掉了东方六国。三、课堂小结:东周春秋和战国,五霸七雄在其中。五霸齐宋晋秦楚,最先称霸齐桓公。问鼎中原楚庄王,退避三舍晋文公。晋国分裂韩赵魏,齐楚燕秦共七雄。四、巩固练习:连线和填图五、放飞思维孟子曾说过:“春秋无义战”,列宁则说:“历史上常常有这样的战争,它们虽然像一切战争一样不可避免地带来种种惨祸、暴行、灾难、痛苦,但它们仍然是进步战争,它们促进了人类的发展,加速地破坏极端有害和反动的制度”。你怎样看待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战争?(教师指导学生:在评价历史事件时,应该抱着一分为二、实事求是的观点,辩证地去看问题)教师总结:春秋争霸战争的确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痛苦和灾难。但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统一。大国为了争霸,都重用人才,实行改革,出现了经济发展、思想活跃、文化繁荣的景象。同时争霸战争还促进了各民族的大融合,加速了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