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作为偶像》教案VIP免费

《作为偶像》教案_第1页
1/3
《作为偶像》教案_第2页
2/3
《作为偶像》教案_第3页
3/3
《作为偶像》教学目标1、了解偶像的内心世界,学习偶像执着于航天事业的精神。2、掌握问答的技巧。3、在实践中提高获取信息、交流沟通的能力。教学重点了解偶像的内涵教学难点掌握问答的技巧。学法指导诵读法:自主学习,反复研读,思考探究。教学过程个人复备导入: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成为全中国为之骄傲的名字,成为载进历史的人物,也成为众多媒体聚焦关注的重要新闻人物。因为这一天,中国的神州五号飞船成功发射,中国人几千年的飞天梦想终于实现了。杨利伟作为驾驶神五飞向太空第一人,所到之处受到了人们的热烈欢迎,成为人们心中的偶像。香港《大公报》评价说:“杨利伟是这次"神州"五号飞船成功载人航天的标志和代表。从杨利伟的表现,人民可以看到今天中国精英一带的崛起,看到他们的素质、智慧和表现。”检查预习:1、什么是人物专访?本文记者专访的目的是什么?明确:“人物专访”是以交谈和问答的方式同采访对象进行交流的专门访问,是一种深层次的专题性的新闻报道方式。本文是在杨利伟遨游太空两个多月以后进行的,东方卫视的这档节目,力图通过一系列问题让杨利伟向公众敞开心扉,展示他们作为“偶像”人物的个性特色。这也是记者设计问题时所围绕的中心。2、一般地说,人物专访的对象和内容是什么?明确:对象:可以是社会名流、权威人士、也可以是新闻人物。内容:有的侧重观点采访,有的侧重信息采访,有的侧重个性采访。互动探究、精讲点拨:读课文,思考、探究:1、记者提问是围绕什么中心设计的?明确:第一组问题围绕“偶像”的影响来设计。第二组问题围绕超人的心理素质来设计。第三组问题围绕非凡的意志品质来设计。2、第一组问答中,记者共提了哪几个问题?这些问题分别从哪些角度来发问的?明确:共提了四个问题。第一问以关心的口吻询问身体状况,这是打开采《作为偶像》第1页访局面的问题。第二问,从杨利伟回来以后的活动入题进入正式采访阶段,为后面的问题作铺垫、过渡。第三问正面扣题,问航天飞行的成功会对青少年“产生怎样的影响”。第四问通过引导采访对象作答,从而显现“偶像”的精神影响,很好地体现了采访意图。3、第二组问答中,记者共提了哪几个问题?这些问题分别从哪些角度来发问的?明确:第一问让杨利伟进行自我评价,这样的问题可能使特定的采访对象陷于尴尬境地,杨利伟并没有正面回答,因而没有引出记者期望的话题。于是记者机敏地提出第二问,用首飞前的一个“细节”——起飞的早晨唤醒起床叫了两次——来引出问题,具体而巧妙。第三问仍围绕激动人心时刻的心理活动来发问,问题设计具体,切入点比较小。适时提出尖锐的问题是获得采访成功的保证,可能有许多人都怀有一个疑问,难道杨利伟在升空的时刻真的就没有想到过可能回不来吗?但如何提出这一敏感的问题却很有讲究。第四问,先用细节引入,再援引国外的事实,避免了直接提问的唐突,问题提得入情入理。4、第三组问答中,记者共提了哪几个问题?这些问题分别从哪些角度来发问的?明确:第一问是什么事情最难熬,并通过追问,展现杨利伟忍耐、坚毅的品质。第三问深层次探究品质背后的支撑力量。第四问以假设方式呈现,强化了信念的力量。四、课本拓展1、根据课文中作者提问的角度,思考采访问话该注意什么?明确:(1)提问前要了解对方(2)必须有明确的意图和目的(3)问题要准确具体(4)问题要简洁口语化2、根据文中杨利伟的回答,思考回答别人的采访该注意什么?明确:(1)善于倾听,把握问题准确。除了特殊场合,应该问什么答什么(2)态度在真诚(3)要注意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传递信息要明晰(4)注意一些原则的问题或机密的东西,回答要有分寸,可以闪烁其辞,可以“王顾左右而言他”。矫正反馈:见巩固案板书提要教学反《作为偶像》第2页思《作为偶像》第3页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作为偶像》教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