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19课《七颗钻石》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七颗钻石》是人教版第6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教材的主题是“可贵的亲情、友情”。这是一篇内容简单但内涵深刻的童话故事,是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文章描述了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从水罐里跳出的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个短短的童话故事,告诉我们:无私广博的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爱心能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爱心是永恒的,它像星星一样晶莹闪烁,普照人间。本课的教学设计在体现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努力构建“扎实有效,生动活泼”的语文课上进行了实践与探索。二、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3、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三、教学重难点1、能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能发挥丰富的想象力为课文“补白”。2、引导学生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四、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习巩固第一课时所学内容。2、教师准备:研读教材,解读文本。根据需要制作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激趣导入。【设计意图:进一步体会旱情的严重,意识到水的重要性,为学生理解下文中“爱心”做好铺垫.】1、复习第一自然段。(课件出示):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1)推荐一名同学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从画线词语中能体会到什么?(2)引出水的重要性(课件出示):生命之水!救命之水!2、教师相机导入新课。(二)自读课文,感受“变化”,感悟“爱心”。【设计意图:自读,找出水罐变化及变化原因的句子。交流过程中通过指名读范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在一次次的与文本对话、深情朗读、学生自主感悟的基础上,交流已读懂的内容,教师适时点拨,从而感悟出“爱心”这一主题。】1、一读课文,思考水罐发生了哪些变化?(空木水罐——水满满的——端端正正——银的——金的——钻石、水流、星星)2、学生质疑。3、再读课文,解决疑问。用“”画出水罐变化的句子,用“~~”画出1水罐变化原因的句子。4、全班交流,感受爱心的力量。预设一:引导学生从水罐变化及变化原因的句子中体会爱心的力量。空木水罐水满满的端端正正银的金的钻石、水流、星星为母亲找水想着母亲倒水给小狗喝让水给女儿喝给陌生人喝对母亲的爱心对母亲的爱心对动物的爱心母爱对陌生人的爱心爱心预设二:(课件出示):最后一自然段内容,引导学生结合钻石、星星的特征体会爱心永恒。5、教师小结。(三)续写故事,升华“爱心”。【设计意图:研究表明,读写结合是增加练笔、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的做法,此处练笔对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感知童话的丰富想象力有一定的帮助。】1、(课件出示)“写一写”要求:同学们,《七颗钻石》这个故事太神奇了,仅一夜之间,普通的木头水罐就在孝心、爱心、慈母心的感动下,变成了银的、金的,又跳出七颗钻石,变成星星,涌出生命之水。请你们拿起笔,发挥想象,把这个故事续编下去,让世间更美好。2、学生自主写话。3、展示写话内容。(四)拓展延伸,感受“爱满人间”。【设计意图:通过课文的学习,学生已经感受到了童话故事中爱心的力量,爱心能够创造奇迹,本环节设计不但训练了学生的说话能力,而且使学生明白了人间处处有爱心故事,体会到了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1、(课件出示)说一说:童话故事中小姑娘的爱心像钻石一样晶莹剔透,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感人至深的爱心故事。说说你身边的爱心故事。2、全班交流。3、教师出示图片,配乐介绍爱心故事。4、师生共同呼吁: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五)板书设计七颗钻石爱满人间爱心永恒孝顺之爱对陌生人的爱对动物的爱母爱2爱心想象丰富创造奇迹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