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第1课时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1.知识目标:(1)了解影响和制约选举方式的因素;(2)知道我国现阶段的选举方式。2.能力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各种选举方式的适用范围,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逐步培养他们政治参与的本领;(2)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端正参加选举的态度,立志今后积极参加民主选举,行使好自己的选举权。一、选举方式的选择1.选举方式的多样性(1)直接选举:由选民①选举的方式。(2)间接选举:先由选民选出自己的②,再由他们代表选民选举的选举方式,它适用于选民③、分布④的情况。(3)等额选举:正式候选人名额与应选名额⑤。其优点:可以比较充分地考虑⑥的合理性。(4)差额选举:正式候选人名额⑦应选名额。其优点:在候选人之间形成了相应的⑧,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2.影响和制约选举方式的因素采取什么样的选举方式,要依据⑨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⑩等具体条件来确定。3.我国的选举方式我国实行直接选举与相结合的选举方式。因为,选举方式的选择必须体现,并与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要采用符合广大人民的选举方式。二、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1.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选民参加选举的和能力。2.是否参加选举,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3.怎样行使,如何投出自己神圣的一票,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和政治素养高低的体现。如何正确认识我国的选举方式及特点?请同学们思考下列问题:(1)漫画反映了什么现象?(2)漫画反映的是什么选举方式?这种选举方式有何特点?(3)有人认为,自己的一票对谁当选没有什么影响,因此认为选与不选一个样,选谁都一样。你怎样看待这种观点?某市区、县人大进行换届选举工作,全市1000多万选民投票选举产生了5000多名新一届区、县人大代表。此次区、县人大代表的选举方式是()。A.等额选举B.直接选举C.间接选举D.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1.某县在人大代表的选举中,组织各选区人大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让每位候选人“登台亮相”,发表“竞选演说”,与选民进行近距离的交流。可见,该县人大代表的选举()。①是直接选举和差额选举②有助于选民了解候选人,提高选举积极性③是间接选举和等额选举④可以比较充分地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A.①④B.②③C.①②D.②④2.之所以要将等额选举改为差额选举,主要是因为等额选举()。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选民的自由选择②不能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③可能会影响公民民主权利的实现④使不少人对选举产生冷漠和抵触心理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3.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往往采用()。A.直接选举B.间接选举C.差额选举D.等额选举4.在差额选举中,候选人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向选民介绍自己,开展竞选。这种竞选方式可能会()。①有助于选民了解候选人②导致虚假宣传,夸大候选人的能力③使候选人向选民展示自己的管理理念④发生贿选现象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5.我国的选举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选举形式不断丰富和发展。采用什么样的选举方式,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区是不同的。这是因为()。A.选举方式的选择受人的心理因素的制约B.选举方式的选择受社会政治制度的制约C.选举方式的选择受地理环境的制约D.选举方式受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具体条件的制约为严肃村级组织换届选举纪律,浙江省有关部门联合制定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十大禁令”,剑指妨害村民行使权利的暴力、贿赂等违法违纪行为,防治可能出现的“换届综合征”,严肃选风选纪。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公民政治参与的知识,说明浙江省制定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十大禁令”的原因。参考答案;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第1课时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知识体系梳理①直接投票②代表③较多④较广⑤相等⑥当选者结构⑦多于⑧竞争⑨社会经济⑩文化水平间接选举国家性质社会进步根本利益态度积极选举权基础学习交流如何正确认识我国的选举方式及特点?划分标准选举方式含义特点从选举人角度直接选举选民直接投票选举的方式每个选民都有直接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不适用间接由选民选出在选民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