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路——走在教育的坎坷路上江苏南通开发区实验小学汤春锋前些时候,和同事去外地参加一个市级“高效课堂”教学研讨活动。这是第一次来这地方,到的当天晚上,吃过晚饭没什么事,同事就提议去看电影吧,我一听好啊。于是上网团购了三张电影票,约了另一个朋友,三个人就向影院出发了。出门前也上网查了路线,说是到影院只有1.7公里,只要先向北一点路左拐向西,再右拐向北就到了。由于当时那儿在修路,路灯也没有,也没有红绿灯,也看不清路口,结果走到半路就发现不对了。于是都打开手机里的导航进行搜索,三个人三个导航都找不到,因为那里属于新开发的地方,那个影院也才刚建起来不久,地图上还没有。怎么办呢?总不能就这样回去,票都买好了!只有硬着头皮去摸索路程,边走边商量办法,其间给电影院打了两个电话,问清了在什么路,终于到达了目的地。看完电影,我们还是借助导航找到了最近的路线,回到宾馆,我们只用了3分钟,可是去的时候却花了整整三十分钟。更为郁闷的是,从电影院走出来,三个人都问了一个同样的问题:这个电影,你们有没有看懂啊?于是,在回去的路上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分析,要解开电影里的那些谜团。这段经历令我难以忘怀。其实细细品品其中的滋味,这寻路的经历与我们的教育之路,高效课堂乃至“新课程”改革之路,都有着些许相通之处。1.不走弯路,怎知近路。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曾说过:“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着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新课程的改革从2001年开始,走过了十年的风风雨雨,迎来了2011版的《新课标》,这其间谁敢说没有走弯路呢?谁又能很准确而肯定的说这是近路呢?其实有了很多弯路的摸索,可以看得更多,眼界更加开阔,可以认识目的地之外的情况,帮助把握全局,找到最近的路线。其实,同样在课堂上,不要害怕孩子走弯路,不一定要带领孩子走你设计好的路,让孩子们试着自己去摸一摸路,尝试一下,最终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条近路。现在所提倡的高效课堂也好,各种模式的教学也好,并不是让老师直接指给学生最快的路程,而是要和孩子一起去探索,一起去尝试,帮助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路途,最终实现思维力度、广度、深度的高效,而不是仅仅为知识传授的高效。2.更新导航,非常重要。法国思想家蒙田曾说:“一个人若是没有确定航行的目标,任何风向对他都不是顺风。”目的地就是你的目标,而导航可以指引你方向,帮助你到达目的地。教育之路的“导航”可以看作是我们的理念思想,在课堂中也可以看作是我们的教参、教学方法。但我们不能完全依靠“导航”,我们还需要有自己的判断,要有自己的决策,完全依赖“导航”,有时候可能会让我们离目的地越来越远。所以,“导航”一定要及时更新,这样才会实现你寻路的高效。反观自身,我们要及时更新理念,更新思想,更新我们的教参、教案、教学方法,这样才会实现我们课堂的高效。导航是一个工具,是一种方法,它不是万能的,但它会给你带来很大的方便,和快捷的服务,它让你在教育之路上走得更轻松,行得更惬意,让导航里的地图最新也就是让理念最新,教学1方法最新,才会让课堂也更高效,让学生更轻松快乐智慧。3.汽车很快,徒步更快。不禁质疑:你怎么可能跑得比汽车更快?这儿没有要让汽车和人去比赛跑得快的意思。意思是,如果那天晚上不开车去,而是徒步走过去,边走边找路,或许是不会要绕一大圈子的。有这样一句话:“两点之间并不一定是直线最短。”反思我们的高效课堂,我们可以借助各种高科技手段,让课堂上的速度加快,可是这样就高效了吗?就一定会高效吗?会不会你的加速让学生反而错过了那个应该拐弯的路口呢?所以,能徒步时不妨徒步,就用一支粉笔,一本书,没有任何干扰的,思辨的,朴素的课堂,是一种闲亭信步的悠然,或许,会比五彩斑瓓的多媒体映照下的课堂更有深度,更具高效。4.值得回味,就是精彩。找路的经历让人难以忘怀,同样电影的内容至今仍在回味着,思索着,那些精彩的镜头,那些交待不清的疑点,看完电影后,既惊叹,又会不断琢磨,不断的破解其中的奥秘。正如莎士比亚所说,100个观众就有100个哈姆雷特。这就是电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