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的数学活动真正落实到数学课堂初一年级开始全面使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人教版)教科书。为了更好地掌握这套教材的试教情况,了解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是否已发生改变,学生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活动是否真正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对袁州区的部分学校进行了一次调研。调查对象包括市区中学、农村中学的任课教师及初一年级学生。调查方法采用了:与教师座谈、进行师生问卷调查及观摩课堂教学。通过问卷、座谈,教师普遍认为这套教材的知识结构和逻辑性较强,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能力发展做了合理的设计。学生们认为有些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图文并茂,有趣味性。但调研中也反映了教材编写方面的一些不足,比如基础题偏少,区分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习题梯度不够,有些内容对学生要求过高等。关于师生对该教材的反映,我们将在调研报告中详细表述。本文旨在分析观摩课例中的一些片段,谈谈我们对课堂教学的一些思考。通过观摩课堂教学,我们深切地体会到:教材是“源”,教师是“本”。在教学过程中,教材只是教学资源,而教师的“教”才是根本。一套好的教材,也需要教师的再加工创造,使课堂成为师生互动的平台,让学生的数学活动真正落实到数学课堂,教学才能产生较好的实效。一、两所学校所观摩的《有理数的加法》的教学片断:甲教师(一位中年教师)1、复习提问,引入新课:师:(1).有理数是怎么分类的?(2).有理数的绝对值是怎么定义的?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是什么?(3).如何比较有理数的大小?下列各组数中,哪一个较大?利用数轴说明。-3与-2;|3|与|-3|;|-3|与0;-2与|+1|;-|+4|与|-3|.(学生思考片刻后回答)师:在小学算术中我们学过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这些运算是在正有理数和零的范围内的运算.引入负数之后,这些运算法则将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板书课题)2.创设情景,探求新知:如图所示,某人从原点0出发,规定向东走为正,向西走为负.如果第一次向东走了5米,第二次接着又向东走了3米,(小黑板展示)师:求两次行走后某人在什么地方?生1:两次行走后距原点0为8米。师:有不同意见吗?生2:在向东方向距原点0为8米处。师:(表扬)非常对,我们要考虑方向。上述问题如何用加法式子表示?生:5+3=8师:某人向西走5米,再向西走3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如何用加法式子表示?生:两次一共向东走了-8米(-5)+(-3)=-8师:某人向东走5米,再向西走5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如何用加法式子表示?生:两次一共向东走了0米.5+(-5)=0……(以下过程类似,略)(教师将上述式子:5+3=8(-5)+(-3)=-85+(-5)=05+(-3)=2(-5)+3=-25+0=5(-5)+0=-5板书在黑板上,排列成一竖,并且在黑板上用“数轴”画出各式的示意图,让学生观察然后寻求“有理数加法”的规律)。在这个过程中,部分学生寻找不了规律,已经打开课本去查找书本上的结论并马上举起了手!教师“点将”,学生原文“背诵”了“有理数加法”法则。教师很高兴地表扬了该学生,并“要求”全班同学掌声鼓励!之后,教师归纳板书法则:(略)3、讲解例题,应用新知教师通过例题讲解,反复提醒学生法则中应注意的问题。例如:(-8)+5……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 8>5……判断绝对值的大小∴(-8)+5=-()……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符号又8-5=3……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8)+5=-3.并组织全班朗读法则。4、学生巩固练习此过程学生进行了大量练习。教师细致、耐心地进行指导!5、教师小结有理数加法运算的三种情况:(1)同号两数相加(2)异号两数相加(3)一个数与0相加强调:(1)确定和的符号;(2)确定和的绝对值的方法.解题时,先确定和的符号,后计算和的绝对值.2(板书并让学生记忆)6、布置作业(略)乙教师(一位青年教师):1、提出问题:(投影显示)某市组织一次少年足球赛,红、蓝、黄、绿四个队的成绩如下:红队第一场比赛赢2个球,第二场比赛赢1个球,蓝队第一场比赛赢2个球,第二场比赛输3个球,黄队第一场比赛赢1个球,第二场比赛输1个球,绿队第一场输2个球,第二场赢2个球。请同学们计算一下各队在这两场比赛的净胜球数。(全体学生很快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