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对语言学习者的意义武汉市育才中学刘毅娟摘要:新课标提出教师要加强学习策略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怎样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本文结合教学案例从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的三个条件学习者的参与(让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分担责任,属情感维度)、学习者的反思(帮助学习者在计划、监控和评价自己学习时进行评判性思考,属元认知维度)、恰当的目的语使用(语言学习中的自主和语言使用中的自主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属交际维度)分析和探讨教师在学生形成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中的作用以及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的意义。关键词:自主学习学习策略学习者的参与学习者的反思恰当的目的语使用自主学习的范围不仅包括书本知识也包括那些动态的、存在于人们思维活动中的不可编纂的知识。相应地,自主学习者在学习的目的、内容、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应该有较大的主动权。除了记忆基础的知识外,学习更是一种“从事件中积极寻求意义的建构过程”。Ridley则更为明确地指出,成功的学习者在自主课堂里产生属于自己的话语,而不是去处理教科书甚至教师的话语。怎样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让学生在日常教学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获得适合自己的一套自学方法是十分重要的。但我们不能因此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等同于学习策略的培训,甚至是一种简单的技能训练(比如怎样查找和处理资料),错误地认为自主学习的技能是现成的,只需在教师指导下操练至纯熟就可以了。首先,学习策略是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中要着重考虑的一个因素,但其它还应综合考虑学习者的需求、动机、语言意识,等等。其次,学习策略不是一种单一的活动,而是一系列有创造性的活动。到技术层面(比如改进其学习方法),更加涉及到心理层面(比如改变学习者态度,增强他们独立学习的信心)。Wenden和Rubin指出,自主学习实践中人们往往只侧重技术层面,而策略培训时如果没有学习者相应的内部意识变化,培训就可能失败或者效果有限。可见,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不能只停留在“传授”技术的层次上,更关键的是要相应提高学生的责任心和自主学习意识。Ridley认为即使是那些成熟的、有经验的学习者也不是经常在学习中扮演主动的角色,比如他们仍然喜欢由教师向他们灌输课程,所以学习者如何认识自己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他们应首先把自己看作学习过程的关键推动者。在日常的语言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动机前提和学习者在自主能力发展中的“关键推动者”角色是比较容易被人们忽视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能忽视学习者的动机,研究表明自主学习固然可以提高学习者的动机,但动机同时也会影响自主学习的成效体现在学习者训练、自主学习项目、自选中心的学习等方面。Dickinson在论及自主学习中的学习者训练时很明确地指出:学习者训练的前提是学习者应该是认真主动的,训练的目的不是为了激发那些厌倦了学习、漠不关心的学生的动机,因为谁都不能肯定经过培训这些学生是否会比以前学得更好,但这不是学习者培训的问题,因为这样的学生对任何教学法都是个难题;进行学习者培训的理由不是因为通过自主性的提高可以增强动机,而是为了让那些积极性高但效果差的学习者更有效地学习。Spratt等人的研究也发现,动机强的学生对学习兴趣更大,更愿意担负起责任。而Garder和Miller在论及自选语言学习时也讲到,签订学习者合约对不同学习者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学习努力的学生会认真地对待合约,其他学生则不会。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不能把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简单地理解为传授一些学习方法,那么学习者在其中往往就成了一个被动的受训者。前面已经提到,这种看法忽视了学习者的心理层面,对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效果是有限的。Little认为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取决于三个条件:学习者的参与(让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分担责任,属情感维度)、学习者的反思(帮助学习者在计划、监控和评价自己学习时进行评判性思考,属元认知维度)、恰当的目的语使用(语言学习中的自主和语言使用中的自主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属交际维度)。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学习者自身在整个自主能力的发展过程里始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教师能否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