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功”教案(三案合一)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结合实例知道功的概念。(重点)2、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功的含义。3、理解功的概念,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难点)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教学过程:一、学生齐读学习目标二、引入新课:“功”是个多义词,请给下列词组中“功”的含义选择正确的解释:劳苦功高()功成名就()事半功倍()A、贡献B、事业C、成效你认为物理学中所说的“功”含有上面的哪一种意思?你还想知道它更确切的含义吗?三、学生自学:力学中的功思考:(1)在什么情况下,一个力对物体做了功?(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3)哪些情况下力对物体不做功?四、师生交流:1、下面的例子中,力的作用显示了成效,力对物体做了功。这些做功的例子中,有什么共同点?2、下面的例子中力对物体为什么没有做功?(1)小倩用力搬地上的一袋谷子,但搬而未动;小赛用力推一辆停在水平公路上的汽车,但推而未动(但小赛已推得满头大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极光滑的水平面上滑动的冰块,由于惯性做匀速直线运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珊提着水桶在水平操场上匀速前进,提桶的力对水桶做功吗?起重机的钢丝绳吊着重物水平们速前进,钢丝绳的拉力对物体做功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一个是____________________(F),另一个是物体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S)。说一说:你还能举出一些做功的例子来吗?五、学生阅读:功的计算思考:(1)在什么情况下,力的成绩更显著,力做的功更多?FFshF(1)物体在绳子拉力的作用下升高(2)静止的的小车在拉力的作用下向前运动(3)举重运动员用力抓起杠铃并举过头顶(2)功的概念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功的计算公式:__________________。(你知道各物理量的单位吗?)(4)功的单位:______________。(1J=________)想一想:用手将两个鸡蛋托起1米所做的功大约是____________J。(5)例题分析:学生先做,再对照教材解题过程。提问:你认为解题时容易发生的错误是什么?六、实验探究:功的原理提问:使用杠杆、滑轮等简单机械时,能不能既省力又省距离呢?换句话说,使用简单机械能不能省功呢?演示:(1)用杠杆提升重物(如图,已知L1=2L2)。(2)用动滑轮提升重物(如图,不计摩擦及动滑轮重)(3)若砝码重均为1牛,重物均被提升的高度均为10cm,请分别计算动力F的大小及动力移动的距离S,填入教材表格。(动力移动的距离S也可根据实验测定。)结论:功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想一想:实际上使用机械所做的功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会完全相等吗?为什么?七、当堂训练1、在下列各种情况下,所做的功各是多少?(1)手用向前的力推质量为m的小车,没有推动,推力所做的功为______J。(2)手托一个重为25N的铅球,平移3m,手对铅球做功为______J。(3)一只质量为m的苹果,从高为h的树上落下,重力做功为_______。(4)质量为m的你从一楼跑到二楼,你克服自身重力所做的功为_______。2、马用150N的水平拉力拉着重为900N的小车沿水平路面前进了30m,在这个过程中,重力对小车做功为_____J,拉力对小车做功为________J。3、物体重1×104N,起重机的钢丝绳吊着它经历了如下过程:①匀速竖起上升1m,②水平移动1m,③斜向上移到汽车上,此过程中重物体水平移动的距离是4米,竖直上移的距离是3米。则在三个过程中钢丝绳的拉力对物体做的功分别是______J、_______J、_______J,一共做功________J。4、一辆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牵引力对物体做功B、重力对物体做功C、支持力对物体不做功D、汽车克服摩擦做功5、下列有关功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小朋从滑梯上滑下的过程中,重力对小朋友对功B、动机的汽车滑行时,汽车克服摩擦力做功C、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在头顶静止不动时,运动员对杠铃做功D、运动员将足球一脚踢出的过程中,运动员对足球做了功GDFGB’A’CABOFFshh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