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魏晋绘画理论有哪些?(1)顾恺之提出了“传神”的理论,开始是指肖像而言,即图绘人物。要求能生动的传达其神情意态,后来传神一词被运用到山水花鸟等画科中,表现出事物的自然生机。(2)宗炳提出了“畅神”的绘画理论。(3)谢赫提出了绘画品评标准“六法”:1气韵生动2骨法用笔3应物象形4随类赋彩5经营位置6传移摹写。11.魏晋绘画功能的变化?(1)魏晋以前绘画的功能以明劝诫,著升沉,成教化,助人伦的社会性功能为主,艺术品畅神悦性的功能尚处于从属地位。(2)魏晋时期艺术的自身功能被人们认识,其后文人画逐渐萌生,绘画的审美功能得到加强。(3)绘画畅神悦性的审美功能,由从属于绘画的社会性功能中独立出来,成为绘画创造和绘画欣赏的主要功能目的。87、卫协在绘画发展史上的意义?卫协是西晋时期具有最高水平的画家,西晋卫协的绘画趋向(精细)和注意(风范气韵)的追求南齐谢赫在《画品录》中说“古画皆略,至协始精”。即古代的画都很精略简率,到了卫协绘画开始精细,所以说卫协在绘画发展史上有划时代的影响92、顾恺之的绘画理论著作及主要观点?答:顾恺之是东晋画家,理论家,其理论著作有《魏晋盛流画赞》《论画》《画云台山记》等三篇著作。其中主要观点:(1)以形写神(2)悟对神通(3)迁想妙得。都是针对人物画创作提出的,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282、简述顾恺之绘画的艺术特点。顾恺之是东晋画家,理论家,其人物画强调传神,注重点睛.风格精细,笔迹周密,线条锦劲连绵,如春蚕吐丝,将源于战国时期的“高古游丝描”发展到完美境地。把传神的得失作为绘画优劣的标准。特别重视眼神的刻画,提出“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借助人物细节传神用环境背景衬托表现人物性格,借助人物之间的关系巧妙处理人物情思,如《洛神赋图》106、试述顾恺之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1)克服前代限于说教内容的缺点,广泛采用多样性题材。(2)明确提出了“传神”的重要性。(3)加强平列构图的变化,依靠画面人物相互关系的巧妙处理以显示人物的情思。(4)揉合汉画与西域的线条,创造“春蚕吐丝”般的线描风格。(5)在画法画理诸方面,体现出朴素的现实主义美学思想。298、解析顾恺之《洛神赋图》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取材曹植的诗篇,创造人神相恋的梦幻境界,抒发作者失恋的感伤;绘画以故事的发展为线索分段展开画卷,人物之间的情思依靠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展现出来;洛神含情脉脉,若往若还,表达可望不可及的惆怅情意,是“悟对通神”艺术主张的绘画表现。275、解析“春蚕吐丝”含义。东晋画家顾恺之的人物画线条以连绵不断、悠缓自然的形式体现出节奏感,线的力度略有控制,正如“春蚕吐丝”。96、陆探微绘画特点是什么?南朝时期画家,善宗教画,肖像画,风俗画。创秀骨清像的瘦削形象。被谢赫称“一品”画家。97、张僧繇的绘画特点是什么?萧梁时期,创佛教艺术的张家样,为吴道子出道前影响最大的画家。(1)有较高的写实能力,画龙点睛传说出自他。(2)能够在传统画法上吸收外来画法,如建康一乘寺的凹凸花(3)擅长提炼概括的疏体线描,“笔才一二,象已应焉”93、《古画品录》及其意义?答:(1)《画品录》首先提出绘画的目的和六法,即绘画的政治功能是明劝戒,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见。(2)把汉魏以来品评人物的风气应用于绘画评论,将曹不兴以来的二十七位画家分为六品,分别评述各家长短。(3)《画品录》的六法和采用史实与理论相结合的体例,对古代美术史论著述有着巨大的影响。94、谢赫在《画品》中提到的社会功能是什么?“绘画者莫不明劝诫,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强调绘画的教育感化作用。5、谢赫“六法”,并逐一加以简要解释。南齐谢赫在《古画品论》中提出(1)气韵生动:生动地反映人物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2)骨法用笔:通过对人物外表的描绘而反映人物特征的笔法要求。(3)应物象形:准确地描绘对象的形状。(4)随类赋彩:按照对象的固有色彩来设色。(5)经营位置:指构思、构图。(6)转移模写:指绘画的临摹和复制。六法原先是绘画优劣的批评准则,后来成为中国画的经典理论和实践指导原则。42、谢赫《画品》是一部怎样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