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区域联防联控我区的机遇与对策(赵吉发言材料最新打印稿)剖析第一篇:大气污染区域联防联控我区的机遇与对策(赵吉发言材料最新打印稿)剖析XX省在京津冀灰霾防控中如何发挥重要作用——关于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我区的机遇与对策环境是人的生存之本、发展之基。XX省及京津冀周边地区都遭受着各类环境污染的侵袭,空气、水源、土壤等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由此导致的灰霾(雾霾)就是最典型的“心肺之患”。以城市群为特征的区域性大气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京津冀地区以细颗粒物(pm2.5)为特征污染物的灰霾频发。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实施大气污染联防联控,需要从节能减排降碳等多个方面多管齐下,需要借助强制性、约束性、限制性的系统的政策工具。本次北京apec会议的保障措施再次表明,减排是个硬道理,但“如何减”。“在哪减”。“谁来减”。“谁买单。”等关键问题亟待回答。为此,XX省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需要找到应对之策。曹殿云主任和潘家华院长在调研报告和研究报告中提出许多建设性的建议和务实的或前瞻性的对策。民盟XX省区委组织部分委员参与了自治区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组织的专题调研,XX省政协副主席董恒宇牵头承担的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特别项目子课题“XX省及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防治的对策研究”完成初稿。根据深入研讨和思考,从中长期战略发展的视角,针对优—1—化区域能源布局,构建“上风上水”清洁带,以及横向补偿政策、构建环境市场、发展环保产业等提出初步建议。一、努力提升我区电力外送能力,优化区域能源布局能源革命是由工业文明迈向生态文明的基础,全球可持续发展呼唤人类应告别黑色、高碳,转向绿色、低碳。电能作为较理想的清洁能源,打造以传输电能为主的清洁能源传输通道,全面推动XX省特高压外送通道建设,可确保华北、华东等地区第1页共11页的需求,也是减少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物的有效途径。XX省作为大型能源基地距离华北、华中、华东等负荷中心地区600-1500公里,是特高压输电的经济合理距离。通过特高压输电通道实现全国范围内的资源优化配置和能源结构平衡成为我区落实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重要举措。我们欣喜地看到,2014年11月4日,锡盟至山东特高压电力外送通道开工建设,这是我区电力外送的首条特高压工程,也是国家加快推进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重点输电通道“四交四直”特高压工程之一。按照国家电网公司总体规划,到2020年,XX省境内将建成12条特高压电力外送通道。届时,我区电力外送规模将达到1.3亿千瓦,年外送电量8300亿千瓦时,增加当地煤炭就地转化3.8亿吨。—2—国家近日发布的《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提出的主要任务中,强调“发展远距离大容量输电技术,扩大西电东送规模,实施北电南送工程。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重点规划建设酒泉、XX省西部、XX省东部等9个大型现代风电基地以及配套送出工程”。在此背景下,我区要抓住这一重大发展机遇,大力促进风、火、光打捆外送及智能电网等相关产业发展,全面提升XX省能源产业的综合竞争实力。为推动我国“西电东送”和“北电南送”工程,同时化解XX省的“窝电”困局,建议国家加快批复和实施有关XX省电力外送通道建设项目,确保2017年锡盟—山东、蒙西—天津两个通道先行投产送电,继而实现上海庙—山东、锡盟—江苏两个通道投产,并将蒙西—湖北等特高压线路列入国家跨区域输电通道规划并加快推进。同时,将XX省特高压电网建设纳入“十三五”能源、电力、电网专项建设,加快推进特高压输电线路项目和能源基地电源项目同步建设、协调发展。二、明确自然生态系统功能定位,构建“上风上水”清洁带我区草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地处干旱和半干旱草原的最大功能不应仅仅是生产畜产品,它的最主要功能应是生态屏障和文化载体。在发展过程中,始终要兼顾牧区生态、牧业经济、牧民生计的协同发展。第2页共11页—3—如果过度追求草原的经济价值,可能就会挫伤草原的文化生产力和生态保护屏障的能力。长期来看,“禁牧不如减低放牧强度”,因为”轻牧的草原,适度的采食和积累粪便,比完全围封更有利于草场恢复”。鉴于此,建议在进一步完善草原生态奖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