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小组共同体发言稿借助师生成长共同体当好学生成长引路人***学校***人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根据会议安排,我以《借助师生成长共同体当好学生成长引路人》为题,汇报我校师生共同体有关做法、取得成效及推进体会,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一、我校具体做法(一)组织培训,提高认识开学初,“师生成长共同体”对于教师们来说都是新鲜事物,为推进这项工作我们组织教师学习了西教发[2016]79号文件和《师生成长共同体建设解读》及县教育局和河夹镇中心学校师生成长共同体的实施方案,通过学习让老师明白了“师生成长共同体”其实就是“小组建设”与“全员导师制”的融合。“小组+导师=师生成长共同体”;从职能上讲,是班级职能下移,分解出来的班级二级组织,每一个“共同体”就相当于一个“小班”,包导教师就是一个小班的班主任。同时,有助于化解班主任直接管理工作量过大的问题。通过学习,老师们明白师生成长共同体不是加重教师负担,而是给教师减轻工作量,让教师从心理上接受它。然后我校先后召开了校委会、班主任会、三至六年级教师代表会,全校教师会,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听取他们的合理化建议,确定我校师生成长共同体的实施方案。(二)强化组织领导—1—1、我校成立了“师生成长共同体”领导小组,细化分工,明确责任。成立了以校长张吉友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具体任务分工到人,职责明确,各负其责。2、制定了我校“师生成长共同体”实施方案。(三)合理分组,构建“成长共同体”。一是组建合作小组。学习小组是“师生成长共同体”的基第1页共4页本单位。本着“异质、均衡、互助、共生”的原则,充分考虑成绩、性别、性格、特长等因素,合理搭配,将班级学生按4-6人分成若干个小组。“成长共同体”的每名成员一人身兼双职(行政长、学科长),每名成员既负责纪律、卫生、宣传、活动等方面管理,还分别兼任各学科学科长。共同体内每名成员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形成“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模式。二是明确包导教师。我校32名任课教师全员参与,首先每班语文数学包联本班,然后还有四名教师按老师代课情况分配到班,班主任负责分配导师包联的小组,其中班主任包导班级组数的一半以上,这样每名教师的包联责任明确,以班主任为核心,其他班级任课教师配合的班级共同体模式形成。三是树立共同愿景。为“成长共同体”命名,确定团队口号,制定发展目标、行动守则等,以此作为共同体成员的行动纲领和价值追求。(四)各司其职,搭建工作大平台。一是教导处总牵头。对“师生成长共同体”建设总牵头;制定对“全员育人导师制”中的教师(导师)和学生的考核细则并—2—实施;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学生学习效能,督办落实各班小组建设。二是班主任具体负责。构建三个共同体平台的搭建与实施;对每个合作小组的课堂表现、学习纪律、作业上交等学习活动实行捆绑式评价;每个小组评价结果汇总上墙,及时公布上报相关数据;组织填写《学生成长周志》。三是任课教师齐参与。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规范课堂流程,精讲点拨,当堂对学生学习情况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积极参与“管理共同体”建设,关爱每名孩子的成长,落实包导“八必谈”(成绩波动时必谈、学有困惑时必谈、安全麻木时必谈、家有事故时必谈、言行异常时必谈、精神萎靡时必谈、交往不当时必谈、违纪违规时必谈),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学习、思想和生活上的问题,并做好记载,上交谈心记载表,关注学生的思想、心理、教学、生活等,走近学生,了解学生,指导学生,在指导学生的同时提升自己,实现双赢、共同成长。第2页共4页(五)具体实施。1、各共同体成员根据各自分工,结合各班自行制定的考核细则堂堂记,周汇总。如各学科长全面负责本共同体本学科的学习管理工作,检查本共同体成员的作业、笔记和预习、试卷整理等情况;组织本共同体有序开展讨论和展示;组织共同体成员自习、早读等;汇总本共同体的问题,对于本共同体不能解决的问题作为共同体生成问题上交班级科代表;对本共同体同学的发言情况当堂课进行记录汇总;组织共同体内的结对活动,对后进同—3—学进行针对性帮扶;每周对本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