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青玉案教学案VIP免费

青玉案教学案_第1页
1/9
青玉案教学案_第2页
2/9
青玉案教学案_第3页
3/9
青玉案·元夕学习目标1.了解辛弃疾及诗作的背景,在诵读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理解作品思想内涵,2.理解、品味词中的千古名句,体会作者妙手铺排,渲染气氛的手法;3.把握“那人“的形象;体会词人的情感,学会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学习重点:通过研读文本,理解文中“那人”的寓意,体会词人情感。学习难点:千古名句的理解及形象之外所给人的丰富联想和深刻的启示。学习过程:一、课前尝试:(一)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但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于江西上饶、铅山一带。韩侂胄当政时一度起用,不久病卒。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把苏轼的特点发扬光大,是宋词“豪放派”的代表。在苏轼的基础上,大大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后人遂以“苏辛”并称。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2.创作背景:这首词是词人刚从北方投奔到南宋,在南宋的都城临安所著,当时祖国的半壁江山都在侵略者的铁蹄的蹂躏之下,用一首林升的诗最能反映:“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首词作于宋淳熙元年或二年。当时,强敌压境,国势日衰,而南宋统治阶级却不思恢复,偏安江左,沉湎于歌舞享乐,以粉饰太平。洞察形势的辛弃疾,欲补天穹,却恨无路请缨。他满腹的激情、哀伤、怨恨,交织成了这幅元夕求索图。(二)学前尝试11.辛弃疾(1140-1207)词人。字,别号,他在苏轼的基础上,大大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后人遂以“”并称。有《》。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2.我们曾经学过他的词作《》,作者抒发了感情。3.元夕是,也称、。4.辛弃疾名句知多少?写在下面的横线上5.“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一句中的“他”,指什么?你怎么理解?(三)学法指导:1.反复朗读诗歌,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2..通过图书馆、网络或者其他渠道,了解诗歌创作的背景,结合内容理解其思想感情。3.仔细分析诗歌中选取的意象,联想想象体会意境,把握诗歌主旨。二、课堂探究:(一)研读上阙1.上阕极力的渲染闹花灯的热闹场面,主要用什么方法来写?有什么作用?2.“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这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3.词中是怎样写出寻觅之苦的?4.上片描写了元宵佳节怎样的场面?主要从哪些方面展开具体描写的?采用了什么方法?5.“宝马雕车香满路”“笑语盈盈暗香去”这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2(二)研读下阕1.下片写了元宵佳节哪两种人?从哪些方面来写?表现了她们各自怎样的特点?2.“那人”是个怎样的人?词人塑造这一形象时主要使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试做分析3.作者塑造这样一个美人用意是什么?(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和作者所处的时代)4.梁启超评这首词时说“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请结合稼轩当时的处境,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5.“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中的“他”,有人认为是佳人,有人认为代爱情,有人认为指理想。请说说你的理解。三、课堂总结1.主旨归纳:32.归纳写作特色,这首词属于什么风格?四、拓展延伸1.王国维认为古今之成大事业者必经过三种境界:哪个境界最为重要?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青玉案教学案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