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美国心理学家波期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可见教学反思的重要性。一、记课堂成功之举,在反思中总结经验一般来说,一堂课总会或多或少的有那么一些成功的亮点。包括精心设计的某个教学环节的实现,讲课中突然闪现的灵感,媒体的巧妙设置,教具的成功使用,精彩到位的讲解;学生独特的见解,有创意的提问,一道习题的巧解;师生之间的巧妙配合,妙语连珠般的问答,等等,这些思维的珍珠,智慧的光芒,语言的“火花”,都应该记录下来。但是光记录下来还不够,还要深入反思:这些课堂的亮点是怎样闪现出来的?有哪些偶然因素和必然因素?体现了怎样的教学指导思想和教育新理念?还有更好的模式与方法吗?……这样深入的反思能使教师跳出眼前成功的迷雾和狭小的经验圈子,不是就事论事,浅尝辄止,而是从一得一失中摸索出理性的东西,总结出规律性的认识。二、记课堂失误之处,在反思中吸取教训“教,然后知不足。”一堂课无论教案设计得多么完美,课前的准备多么充分,一旦付诸实施,总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偏差甚至失误。即使是被认为最成功的教学过程,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这是因为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边和多边活动,有着许多复杂多变的不确定因素,偶然性很大,难免出现疏漏和失误。其中包括备课中的疏忽、准备工作的不足、教学设计上的纰漏,课堂调控的失败,个别问题的处理失当,学法指导上的乏力,对学生评价的失度等等。在后记中把这些疏漏、失误记录下来,并自觉地运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去观照,进行深刻的反思,由果索因,追本溯源,吸取“前车之鉴”,对原有的教案进行改进、完善,并设计“再教方案”,这样“吃一堑,长一智”,使后记成为下一次的教学新起点,使整个教学工作日趋成熟和完善。三、记课堂偶发事件的处理,在反思中培养教学机智课堂上由于种种不可确定的变数的影响,经常出现一些事前意想不到的偶发事件。例如,教师对学生有意或无意造成的感情伤害,学生因为对某个问题的意见分歧而产生的尖锐争吵,学生提出过于敏感或者太过尖锐的问题而造成了尴尬,教师答问出现知识性错误或者暂时无法回答的窘迫,等等。这些问题如果不能灵活巧妙地处理,就会造成冷场或吵闹等僵局,伤害学生的情感,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损害教育的威信,妨碍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因此,为了避免教学工作不必要的挫折和失误,教师必须具备较好的教育机智。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种特殊智力定向能力,是指教师对学生各种表现,特别是对意外情况的偶发事件,能够及时作出灵敏的反应,并采取恰当措施以解决问题的特殊能力。教育机智的培养,既要具备一定的教育科学理论,又要在长期的教育实践基础上反复地砥砺、熔铸、升华。建立在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基础上的教学反思是培养教育机智的一种有效途径。在教学后记中把课堂偶发事件及其处理情况真实地记录下来,并向有经验的同行或者专家请教,或者查阅有关书籍,通过比较鉴别和理论学习,对自己课堂偶发事件的处理方式、方法进行深刻的反思:哪些做法可取,哪些地方有待改进,有哪些可资借鉴的经验或教训……这样,在反思中提高,在提高中反思,坚持下去将有助于我们养成教学机智,培养教育智慧。四、记听课师生的评价,在反思中摸索规律一个研究型、反思型的优秀教师,必然会重视教学信息的反馈,关注来自不同方面的声音,悉心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对教师教学方面的具体意见:同行中肯的批评,建设性的意见,质疑问难的辩驳讨论等,对我们的教学往往有很大的启发性,一次好的评课甚至有可能会激发深层次的反思,使之成为研究的起点、创新的开始。因此,通过反思,把那些经过矫正和内化后的先进的教育理念,新颖的教学设计,独特的教学方法,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多样化的课程资源,以及恰到好处的经典案例等,写入教学后记,供以后的教学与研究借鉴,以期从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中进一步认识教学规律,并在实践中建构教育教学理论;反过来又用理论指导实践,切实提高自身的教研能力和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