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仁中学八年级历史学科导学案科目历史内容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编写人路小芳授课人审核人班级小组学生姓名时间学习目标1.识记黄海大战中的邓世昌。2.识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重点黄海大战难点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教学过程:因材施教以学定教学习过程:先入为主自主学习(知识梳理)一、年,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发动了侵华战争,这一年是旧历甲午年,因此,这次战争叫做“”1895年4月中国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中日《》,甲午中日战争结束。二、1894年9月,在甲午中日战争中,致远舰管带指挥舰艇冲锋向前,迎战日本军舰,最后全舰官兵壮烈牺牲。三、中日《马关条约》条约内容1、清政府割让辽东半岛、、澎湖列岛给日本。2、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两。3、允许日本在中国。4、增辟等。影响:《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程度。1、汇报:展示学习成果2、导学:明确学习目标播放《黄海大战》视频导入新课学生自读课文展示学习成果3、交流:合作探求新知组织学生讨论《马关条约》内容从四部分识记回忆台湾自古是中国的领土1.《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2.想一想,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为什么“今已归日本”?4、检测:强化变式训练小组讨论,个人思考,由一、选择题1、“我们从军卫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我们虽然牺牲了,但可以壮国家的声威。”说这番豪言壮语的,是在中日黄海战役中英勇牺牲的民族英雄(15、延伸:评价拓展提升代表展示学习成果。)A.佟麟阁B.邓世昌C.戚继光D.赵登禹2、“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根据所学历史知识,判断下列选项中与此诗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甲午中日战争3、与《南京条约》比较,中日《马关条约》新增的内容是()A.割地B.赔款C.开通商口岸D.外国人可在华开设工厂4、“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湾。”与该诗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鸦片战争B.甲午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抗日战争与中英5、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条约是()A.《马关条约》B.《南京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延伸(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棹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材料二:在甲午海战中,他指挥的致远舰中弹沉没后,他坠身入海,随从递给他救生圈,他坚决不接,决心与战舰共存亡。他的爱犬飞速游来营救他,结果被他淹死,与所有官兵一起葬身大海。请回答:(1)材料一描述了哪个历史事件?它发生在哪一年?(2)材料二中的“他”是谁?他所在的海军名称是什么?(3)我们应该如何评价他?又应该学习他什么样的精神?我的收获2《甲午中日战争》反思教学路小芳我讲授了人教版的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课《甲午中日战争》一课,下面对于自己的课做反思如下:首先,本课教学既难又易,难的是教学方法难以突破,易指多数学生对这段历史比较熟悉,我把黄海海战和《马关条约》做为教学重点,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特别是在引导学生分析邓世昌这个历史人物时,从责任感中体会爱国情感,从人格尊严感悟国家精神,教师通过谈话、探究、体验等多种教学方式,创设历史情境,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课堂气氛和谐融洽,学生学习状态精神饱满其次,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在这节课当中体现了老师新课程理念,比如说《马关条约》内容这部分不仅让学生知道条约有哪些内容,老师还引导学生利用图表的方式与《南京条约》对比分析,让学生在对比分析的过程中,深刻认识《马关条约》给中国带来了哪些严重的危害,教师还引导学生分析认识《马关条约》给日本带来的一些影响,这样的做法,培养和训练了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和理解问题,老师在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的时候,是从问题入手,环环相扣,然后是层层深入。在一个接一个的问题探究中,使学生思维活动始终在进行着,并且在思维活动中得出自己的认识。最后,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这节课当中,我选用了黄海大战、《马关条约》签定和部分历史史料等相关的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