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师如何面对“问题学生”攸县职业学校廖亚星电话:13348636966内容摘要:中职教师,最烦恼的事是面对成批的“问题学生”。面对这些学生,教师最大的愿望是改变他们,可这种良好的愿望,高额的付出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有的学生甚至更消极、更反抗,问题行为更成问题。静下思考,其实学生的许多问题行为跟教师的教育行为有关系。笔者认为“要改变学生,先要改变自己”。针对此,浅谈些看法。关键词:师源心理伤害期望值多元化宽容待之去年,有幸来到县职业中专任教。我执教的两个班级是所谓的“高考班”。一年教学的实践,回顾起来,每个班级的学生,其实多数是“问题学生”或“后进生”。这些学生在学习习惯和思想行为上都存在问题。常常表现为厌学、逃学、无视校纪班规,迷恋电子游戏,好斗殴等品德问题;或者是学习焦虑、情绪困扰、性格缺陷、意志薄弱、耐挫能力差等心理和行为问题。面对这些学生,我们老师最大的愿望是改变他们,使他们的学习、思想和行为能够朝自己所期望的方向转变并为此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然而,现实是许多老师高额的付出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这些学生不买帐,对教师不但不感激,反而采取消极甚至是反抗的态度,问题行为更成问题。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有一点重要的原因是我们老师在致力改变学生的过程没有意识到自己要有所改变。事实上,学生的一些问题行为是由我们老师不恰当的教育教学行为造成的即师源性心理伤害造成的。试想,用不恰当的教育行为来转变学生的问题行为,会有效果吗?那么,面对问题学生,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本人就自己的教学经历及体验浅谈些看法:一、改变自己的心态。教育要取得成功,保持一种冷静、平和、顺其自然的心态很重要。相反,我们很多老师对待“问题学生”,是焦虑、烦躁、愤怒、斥骂、侮辱等消极情绪。首先,我们要真正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只有放下架子,我们才能做到心态平和,才能平等地对待学生,才能与学生有效交流与沟通,从而了解学生,找到教育对策。可是,我们许多老师知道要“放下架子”,真正临局时却又不会实施,面对问题学生,采取的教育方式非常粗暴、简单,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即使是对学生做工作也是居高临下,只要学生稍有不服从,就大发脾气,甚至恼羞成怒。当某一教师和谐说教,还会被笑“无能”。之所以这样,就是师道尊严在作祟。其次,我们教师要调控自己的情绪。消极情绪往往导致不理智行为,而不理智行为往往导致师生关系更紧张。我们大可不必为“问题学生”紧张、焦虑、沮丧,因为转化“问题学生”并不是一个人的事,学校、家庭、社会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做老师的但求尽心尽力,求得良心的慰藉,愤怒就大可不必,因为这种情绪既伤己又伤人。“问题学生”的问题解决不了的一个最重要原因就是教师无法控制自己的愤怒情绪。再次,我们改变学生的欲望不要太过强烈。要知道,走进中职的学生,极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想行为在初中阶段就有诸多问题,这一点中职教师要有清醒的认识。加之,学生本身是具有能动性和个性的人,要完全按照你的意志去塑造和改变学生几乎不可能。可是,我们很多老师都在做着这不可能的事。学生稍有不如意就批评,结果你越压,学生就越反,造成师关系愈来愈紧张。二、降低对学生的期望值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值越高,就越会用高标准、严要求来对待学生。而这种高要求,严标准并不适合每一个学生。“问题学生”许多时候就是因为要求太高、太严产生的。因此,当学生已有了问题行为以后,更要降低对学生的期望。指望一个“问题学生”成为品德楷模和学习优秀很不现实。我们要做的是,尽量减少对他们的批评次数,发现他们的优点多鼓励。而对“问题学生”,鼓励比批评更有效果。生活中,有的教师对学生之所以有高的期望,并不是为了学生,而是为了自己,或为了获领导的表扬、或为了在与其他教师竞争中获胜,或为了证明自己厉害……这些想法本是无可厚非,但如果仅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对学生过高要求(有的班主任,甚至把自己认为不合要求的学生打发走),那就是心理不健康了应当承认,对学生有适当的期望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