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亮点”,照亮全程——苏教版第五册《掌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连云港市朱曹中心小学:俞青梅教材简析:《掌声》是一篇讲读课文。作者一饱含爱心的笔墨,用朴素无华的语言,把学会尊重、学会关心的主题寓于故事中,把少年儿童纯真善良、关爱别人的美好心灵生动地表现出来。课文以小英“自卑——感激——乐观”的情感变化为贯穿全文,是对学会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好教材。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段话。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8个字,理解生字词。2、过程目标:懂得自主阅读、研讨交流,联系上下文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段读悟体会。3、情感目标: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是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对自己的关心与鼓励。、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小英的情感变化,深刻领会“掌声”的内涵。教学难点:感悟“掌声”的内涵。教学准备:课件制作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内容:质疑问难,初读感知,理清课文脉络,书写指导。第二课时内容:自读领悟,联系对比体会小英情感变化及其原因,学问悟理。教学理念: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影响是深广的,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言简情浓”是本文最大的特点。因此,“张扬情感,让课堂喷涌真情”是本文的教学追求目标,要让学生在主动地进行朗读、品悟、表达等诸多训练中,获得思想感情的熏陶、洗礼和升华,实现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把握“掌声”这个亮点采用“一点突破法”牵一发而动全身,由“感受亮点——领悟亮点——研讨亮点——升华亮点——拓展亮点”构成完整严谨的教学链条,由“亮点”照亮教学全程。1教学流程:一、朗读课题,感受“亮点”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在生活中什么情况下会听到掌声?(当有外来客人来访我校时—热情的欢迎;当别人取得成功时——热心的鼓励、、、、、、、)2、读课题,读出你的热情,(生读题)再读课题,读出你的热心(生再读课题)(设计意图:通过不同语气的朗读课题,让学生初次感受掌声的内涵。)过渡:掌声代表着欢迎,饱含着鼓励,它还改变了小英的生活。老师这里有一封小英的来信。想看吗?(课件出示来信)“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一次掌声,它使我鼓起了生活的勇气。我永远感谢这掌声。”谁来为我们读一读。(设计意图:以信为突破口切入,逐步延伸拓展,引领全文,感受小英的前后变化。)过渡:掌声改变了小英的生活,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小英的生活,看看从前的小英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二、巧作对比,领悟“亮点”1、读第一自然段。(1)自读第一自然段。(2)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3)生齐读。(4)从前的小英是个什么样的孩子?指名回答并板书:孤独、自卑、忧郁、沉默(5)是从哪些词感受到这一点的呢?(6)那时的她不爱说话,默默无闻,多么可怜!能把她的痛苦、孤独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7)指名读。过渡:那时的她对生活已失去了希望,我们再来看看现在的小英。2、读第5自然段。(1)自读第5自然段。(2)小英有了什么样的变化?(3)现在的小英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2指名回答并板书:活泼、开朗、自信(4)真替小英的变化感到高兴呀,那么你们能把她的活泼开朗读出来吗?(5)生齐读。(6)小英前后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能从你的朗读中把这种变化表现出来吗?(分组读1、5两段。)3、现在的小英和从前判若两人,此时她最想说的是——(指向大屏幕上的来信)我请刚才读这封信的同学再来读读。(设计意图:通过对比朗读,指导学生在读中思,在思中悟,在悟中读,体会她“自卑—开朗乐观”的情感变化过程。在感受到小英前后变化的同时,也领悟到了“掌声”的内涵以及它给予小英神奇的力量。)过渡:掌声拥有这么神奇的力量!让我们回到那次难忘的演讲中去。三、感悟重点,研讨“亮点”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3、4自然段,用——画出描写小英的动作、神态句子。细细体会小英的变化。2、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师巡视指导。3、让我们先看看掌声响起之前的小英。课件出示:(1)轮到小英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小英立刻把头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