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具体语境识别“音同形异”字同学们好!“音同形异”字,就是指读音相同,但写法不同的一些字。在我们平时的字词默写、成语运用以及写作中,有不少同学忽视了特定的语言环境,经常用音同形异的“通假字”来代替,一起来来看大屏幕:PPT:一、“病状”呈现PPT:“病状”(一):在课文默写中如:(加点字为误写字,点击时闪烁)1.墙(樯)倾而催(摧)(范仲淹《岳阳楼记》)2.经纶事(世)务者,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3.泉香而酒冽(洌)(欧阳修《醉翁亭记》)4.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姿(恣)睢而生活。(鲁迅《故乡》)…………在中考语文的默写题中,默写的语句往往因为一字之错,导致全句失分。所以,在默写题中,0.1%的错误,就会导致100%的错误。PPT:“病状”(二):在成语运用中不少同学在使用成语时,常常会出现同音替代的现象,如:(加点字为误写字)走头(投)无路不记(计)其数世外桃园(源)黔驴计穷(技)谈笑风声(生)独出新(心)裁直接(截)了当浮想连(联)翩歪风斜(邪)气因为误写,不但模糊了词语的来源,也改变了词语的本意。PPT:“病状”(三):在写作中在作文中用“音同形异”字现象最为突出,也最让阅卷老师啼笑皆非。请看下面几句(只呈现,不读):1.我原以为同桌小郭子忠厚老实,不会有多大的杀伤力。可人不可貌像(相),没想到他这次竟考了个年级第一!(《我的同桌》)2.我把饺子皮和馅儿都准备好了,现在,万事具(俱)备只欠东风,咱们开工吧!(《第一次包饺子》)13.我知道:“有志者事竞(竟)成”,我希望在新的学年里能“百尺杆(竿)头,更进一步”!(《新学期,新打算》)相信阅卷老师在读到这样的文章的时,一定会极不舒服。试想:一个作文时错别字连天的同学,他的基础能好吗?他的写作水平能高吗?作文拿不到高分也是必然的。所以,正确辨识、书写音同形异字,对于提升语文整体成绩,就显得尤为重要。这里应该是的“人不可貌相”“万事俱备”“有志者事竟成”“百尺竿头”。(提到的字在同步点击时分别以正确的字还原到原句中)PPT:二、对“症”下“药”那么,我们该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呢?这里,我根据病状,对“症”下“药”,给同学们开了几副方子,请看——PPT:处方(一):结合语境,理解词义。例如:(这3几句话分别出示,下面一行是解说,不出示。加点字在第一次点击时闪烁,解读时将正确的字还原到句中。)1.墙(樯)倾楫催(摧)(范仲淹《岳阳楼记》)这里的“樯”是桅杆,木头做的;“摧”即“折断”,与“手”有关。2.熟(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柳宗元《捕蛇者说》)“孰”,解释为“谁”。而“熟”,则是与“生”相对,不符合语境。3.泉香而酒冽(洌)(欧阳修《醉翁亭记》)“洌”,形容水的清澈,与“水”有关,故三点水。而“冽”则是因为寒冷而冰冻起来,故与“冰”有关。PPT:处方(二):了解出处,理解词义。对于一些成语,如果我们能了解它们的出处,或者理解词义,则书写时就不容易出错了。如:1.了解出处:墨守成规。该成语来源于“墨子守城”。成规:现成的或久已通行的规则、方法。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握了这个意义就不会错写成“默守陈规”了。2.理解词义我们再来看这些成语:(1)走投无路:投,投奔。无路可走,已到绝境。比喻处境极困难,找不到出路。(3)迫不及待:迫:紧急。及,赶得上;不及,赶不上。急迫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情急切。(4)浮想联翩:浮想:飘浮不定的想象;联翩:鸟飞的样子,比喻连续不断。指许许多多的想2象不断涌现出来。理解了成语的意思后,我们就不容易出错了。PPT:处方(三):善于总结,据义区别。在平时的学习中,就必须注意看清字形,理解字义。(1)鸢飞戾天(“戾”意为“到,至”;出自《与朱元思书》)鹤唳云端(“唳”意为“鸣叫”,与“口”有关;出自《幼时记趣》)(2)锦鳞游泳(“鳞”意为“鱼”,与鱼有关;出自《岳阳楼记》)波光粼粼(“粼”意为“水波”,与水有关;出自《岳阳楼记》)…………当你养成善于总结和区别的好习惯后,你的默写中自然也就不容易出错了。PPT:处方(四):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在文言文中,有很多...